文/安若木槿
茫然,大约是所有当代青年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于我,自然亦是如此。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看电视剧或者小说,为其中人物的各种遭遇而担忧或悲伤时,我就会想,为什么创作者要使人物遇到那样多的坎坷?为什么没有一个故事的人物是完全一帆风顺,拥有一个我们所期望的,堪称“完美”的人生的?
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我知道了“剧情”,也知道了剧情越曲折的故事越吸引人,于是找到了一个暂时的答案:为了让故事有更多人看,被更多人喜欢,所以故事里的人物注定要遇到许许多多坎坷。
再后来,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也就顿悟,不完美的,有缺憾的,才是真实的人生。可正因为人生有着既定的缺憾,我们才更要去追寻,更要努力朝着心中那个完美的圣地靠近。
大约,古人所面临的茫然不像我们这般,广阔而深刻,简直浸透了整颗心脏。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子承父业”的思想,父亲是做什么的,孩子长大了也做什么,代代相传,人仿佛失去了生命而变成了某种传承的工具。作为一个“工具”是不用感到茫然的,他只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它不断努力就好了。
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传入之后,人的主体意识强了,“子承父业”的思想渐渐被瓦解,新一代年轻人在逃离来自父辈的强有力的束缚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要成为谁?
想知道“我是谁?”就得往后看,看看自己来时的路和路上的脚印,就是这一切把我们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想知道“我要成为谁?”就得向前看,找一个目标,然后再坚定地朝着那个目标走过去。
看起来,这两个问题很轻易就能解决,事实上又很难。我们在看电视,或小说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带着“上帝视角”的,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物身上都发生了些什么,为什么发生。而当我们把目光挪回自己身上,就变成了失去“上帝视角”的“剧中人”,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没办法说清楚自己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所以“我是谁?”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相较而言“我要成为谁?”或许更容易回答,它甚至不用你做过多的分析,只要你闭上双眼,问问自己的心。但这样的回答不过是生于心间的一个念头,若要付诸实践,又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现实状况,所以在真正回答“我要成为谁?”之前,“我是谁?”是个不了逃避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很难回答却又不是不可回答的,因为来时的路,我们都亲身经历过。
时间,一分一秒,在不停地流逝,那是生命不断前进的声音。
我总觉得人活着,时时刻刻都在面对着一个巨大的悖论:在问题的答案真正揭晓之前,谁也无法肯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而在问题的答案真正揭晓之后,谁也没有重来的机会。我想,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生命只有一次”的一种更为具体的解释。下一秒到底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
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自己想变成什么样?
在生命存在的虚无性——我们一丝不挂而来,一丝不挂而去,人生不过是一场经历,——面前,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作出某种选择和决定之前,对于你来说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能否承受这样的选择将会带来的一切?
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弄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不断作出选择,这就是人生。或许,忠于内心的人永远都是迷茫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下一秒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但谁又能说这是错的?人生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