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6

作者: 易科比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00:37 被阅读8次

【原文】

《论语·学而》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 弟子:有两种解释,一指年纪小的人,另一指学生,此处取第一种解释;
  • 孝:孝敬父母之意;
  • 弟:通“悌”,敬爱兄长之意;
  • 谨:朱子注“谨者,行之有常也”,指行为谨慎、遵守规矩;
  • 信:朱子注“信者,言之有实也”,指说话言而有信。

【白话翻译】

(我的老师)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身边要能做到孝敬父母,在外面则要敬爱兄长,行为谨慎、言而有信,对众人抱有友爱之心,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则可以学习文献知识。

【实践体会】

  • 我们上学时,学校要求的是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可以看出,德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智的前面。孔子这段话也是教育我们后生小子,关于学习文化知识和行为修养之间的关系和主次。要以修身为本,先学习做人,学习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先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开始,再延伸到其他的众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谨言慎行,言而有信,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如果还有余力,则可以学习文献知识。
  • 有两种失衡的情况:一种是在没有余力的情况下而去学文,这样的结果是即使学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做到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等等,言行举止也没有体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像这样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书呆子”,只知读书却缺少实践来磨练提升自己。(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自己也要谨记这一点,做人在先,读书在后。)
    另一种失衡的情况是有余力了但不去学文,这样的结果是即使日常行为合宜、举止得体,能做到孝顺友爱,但不去学习文献知识的话,就会停滞不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小结】

正如每天学习和分享一章论语,并不是要自己或希望大家去背、死记这些文本,而是希望能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如果你认同孔子的这些话,那就把它变为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己的气质。在做人方面取得进展之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zzm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