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禅宗是中国思想与印度思想碰撞之后的产物之一。
中国思想虽然深受印度思想的一些激发,但它从未失去与大多数事物的接触,也从未忽视日常生活中实践性的一面。
初唐时期,8世纪时,禅宗作为佛教形态之一得以在中国发展起来,而起开端则是由6世纪初由南印度来到中国的菩提达摩发起的。
禅宗的目的都是要去除因发展而堆积在创建者教义周围的一切表面的见解,宣扬佛陀自身的根本精神。
而这种精神又是什么?“般若”与“大悲”看清事物的本质,洞彻生命与世界的根本性意义。
禅并不是必须无视语言,而是意识到,语言总是容易使自己脱离现实,沉溺于概念中;禅坚持亲身处理事情,而不是依靠一个空洞的抽象概念。禅是自由(自我依靠)和自在(自我存在)的宗教。
禅悟通过语言上和行动上去实施。
在唐朝早期有位禅师说过:“道”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
禅禅修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意识到,禅是我们生活日常经验,而不是从外界所加进去的东西。无论真理是什么,都应切身体验,而不是诉诸理智的作用和系统的学说。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相关的事物,无论是什么,其实都是“难以言传”的,是超越了以理论为主体的智力的界限的。
禅是体验性的:体验性的东西则是完全属于个人的,若不以个人的经验为背景就失去意义。
禅的修行在于获得般若,称作“悟”。
在绘画中,当过度注意,强调精神的重要性时,往往会忽视形式。
无论是“一角式”还是“减笔体”,都是从常规手法中去产生孤绝的效果。在通常希望有一条线、一团墨或是平衡元素出现的地方它们并没有出现,却由此在我们心中唤起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事实上,正是这种缺憾构成一种完美的形式。不言而喻,美不一定是指形式完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