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闲谈电影《狂吻俄罗斯》时提到了“倒爷”这个自带时代属性的“职业”。
他们是一群是利用商品差价进行倒买倒卖,从中谋取利益的特殊群体。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一波又一波“国际倒爷”瞄准了俄罗斯国内动荡局势影响下,轻工业商品极具匮乏的时机,将中国的食品、纺织品、药品等倒卖到俄罗斯,投机倒把发了许多横财。
当时,国际倒爷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闻名遐迩的K3国际列车。
这趟有着“中俄贸易专列”之称的火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趟涉外列车,它从北京出发开往莫斯科,全程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
也正因为是涉外国际列车,当K3准备离开中国境内时,车上的中国乘警就需要下车。
而在之后,这趟车就成了法外之地,又因为车上有许多一夜暴富的国际倒爷和商贩,这趟车也就自然而然被那些想要发家致富的劫匪们盯上了。
K3列车上发生过不少抢劫盗事件,但最轰动、最骇人听闻的当属1993年发生的国际大劫案。
1993年5月26日,先后有四波悍匪强盗轮番洗劫了这趟车的乘客,他们残暴凶狠,不放过任何一个敛财的机会。
他们对拒绝交出钱财的人痛下毒手,还对诸多女性乘客实施了侵犯。
今天要谈的《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就是根据1993年发生的中国第一桩跨境追捕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
1
由于是改编自历史真实事件,影片尽力通过调整影调和服化道,使用经典的摇滚老歌和过去真实影像资料等方法去还原90年代初中俄两国的社会风貌。
也许是考虑到尺度和审查问题,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整个劫车案件的作案过程上,而是通过展现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作案手法残忍无道以及内部产生的矛盾分歧来体现真实感。
当我国公安民警将犯罪分子从莫斯科带回北京的过程中,又展现了火车更换底盘的真实场景。
因为中俄两国使用的轨道标准不一样,所以每次进出边境都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更换底盘。
犯罪分子的同伙也正是企图利用这段时间来劫走他们的“老大”。
虽然,影片在一些细节方面的确还原了90年代的中俄风貌,但不合时宜地滥用经典歌曲和有些混乱的剪辑让这部影片缺少了代入感与投入感。
更不必说影片中大量的故事情节属于“魔改”,缺少理论依据和基础逻辑,从战斗机上摔下来毫发无损,在水中和近身情况下轻松躲避子弹,无论正派反派各个身手不凡等情节设定过于虚假离奇。
影片保持了邱礼涛追求大场面过瘾刺激的风格基调,甚至相比于两部《拆弹专家》,爆炸戏已经节制了许多,但还是有些为了场面而有意为之的失真感。
这也是影片备受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影片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张涵予、刘德华、黄轩、文咏珊、谷嘉诚等。
张涵予饰演的中国公安刚正不啊,沉着冷静,颇有大将之风,是统领全局,侦破这个国际要案的关键人物。
黄轩饰演的苗青山也是典型的“疯批”悍匪,杀人如麻,不择手段。
他对自己的兄弟虽然有情有义,但也会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兄弟的爱人。
面对曾经一同抢劫的伙伴,他眼里也不容得沙子,他眼中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刘德华饰演的瓦西里是最早一批倒爷,之后成了组织走私、偷渡的掮客。
他有一个女儿,也成了他的命门。在走私败露被捕之后,他为了见自己的女儿出卖了自己的徒弟苗青山。
日后,苗青山有利用他的女儿逼迫他为自己抢劫水下赌场。
警匪必然是黑白分明,正邪不两立。但游走在中间灰色地带的瓦西里也能在必要时刻为警方所用。
三方博弈,是裹挟了利益的人性之争,也是守护人性的利益之争。
在邱礼涛执导的《拆弹专家2》中,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就是一个落入黑暗深渊,在黑白之间挣扎的人。
两部电影结局都是刘德华饰演的灰色人物站在了正义良善一方,无论是为了失而复得的正义还是转瞬即逝的亲情,他都做出了心之所选。
这也是邱礼涛导演一直想要在动作爽片中实现的挖掘人物人性底线和内心价值底线的内在要求。
3
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属于是起因和结局都已经被固定的再创作,要想改编只能对影片故事的中间部分进行拓展与想象。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由真实故事改编,不如说更像是借用了1993年的中俄列车大劫案这个历史故事,按照《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主旋律影片和动作片类型要求制作的一部商业爽片。
影片中警方多次把匪徒困在了一处,却屡屡被他们逃脱,你可以说是放长线钓大鱼,但也可以说是为了之后更紧张刺激的剧情而有意平衡正邪双方的实力。
在观众以为影片就要结束的时候,竟然还有许多略显冗长的剧情在继续发展,但却会令人感到愈发疲惫。
前期的快节奏到了中期突然减速,凌乱的剪辑又需要观众自行衔接脑补剧情,这也就是我在流媒体上观看的本片,如果在大银幕上观看,时间久了的确会有些伤神。
这部影片的意义更像是用现代观众最喜欢的动作爽片来从感官上提高我们对那段历史故事的记忆深度。
许多年后,当我们还能记起影片中的那些大场面时,我们自然会想起的那段90年代初令人头皮发麻,却也思绪万千的历史案件。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点个关注,点亮红心,您的支持就是我日更的最大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