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至2000年我在威海校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读本科,毕业后保送研究生,师从孙以泽教授,硕士期间参与完成了血浆单采仪的研究。2001年硕士期间提前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5年进入校本部机器人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国家863领域专家、长江学者孙立宁教授。从2005年开始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医疗装备的研究。
2004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教授牵头在威海校区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机器人研究所,蔡院士任名誉所长、孙立宁教授任所长。学校要求机器人研究所所有教师与校本部相关学科密切合作,争取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教学、科研队伍上与校本部看齐,为山东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做出贡献;校本部则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威海校区加快建设步伐,积极争取“863”计划课题和省市基金项目,力争在2~3年内与校本部机器人研究所全面接轨,3年内有重大项目突破。
我与黄博老师作为机器人研究所的核心成员,2005年起共同开展科研工作。2006至2007年先后完成了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红细胞洗涤机、血细胞采集仪、智能血液温度监控系统等血站自动化装备的开发,系列装备的成功研制及产业化赢得了合作单位的信任,威高集团在2007年与我校成立了医疗装备联合研发中心,为后续科研方向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2007年末,孙立宁教授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在兼顾国民经济重大需求与基础科学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威海机器人研究所与校本部机器人研究所的互补性,从而实现更长时期的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将研究方向定位于数字化医疗装备及医疗机器人技术,具体包含三个子方向,即体外诊断装备、人体健康监护与诊疗微系统和医疗机器人。
明确发展方向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逐步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目前已建成山东省现代数字化医疗装备高校重点实验室,并积极筹建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近几年,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重大项目、卫生部重大专项、核高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科技攻关计划及基金类课题7项,横向产学研合作项目十余项。在医疗领域,研制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精度开环胰岛素泵等重大成果;解决了“微量生物试样精确加样”、“基于微弱闪光信号的痕量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复合物变磁分离机理及方法”、“基于组织液的在体血糖浓度检测”等相关基础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前期研究成果得到科技部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尤其是省内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博士、硕士研究生及优秀的本科生一直是实验室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随着实验室的发展,也给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平台,26个学生工作间、来自工程实际的项目训练、组内定期的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历经了威海校区发展的艰辛与成就,我们深知校区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将按照学校的学科发展布局,强化特色,继续开拓,争取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标志性成果,为我校的一流大学校区建设贡献应尽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