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着备考,除了日更和偶尔的〈发泄〉,基本上已经远离网络了……
今天趁着时间还不错,把卓老师之前上得课听完了,然后我表示已经准备留级了,说不上有什么收获,我觉得等我开始学会运用卓老师讲得那些的时候,才算我真的有收获。
浅记录卓老师讲得东西吧~
1、写作从什么方面下手?
卓老师:从意识出发。
写作意识——作家思维〈带着自己就是大家的想法去进行创作〉
我:我不会写故事,更谈不上什么严肃文学之类的,我写得几篇文都更倾向于网文吧。
我写作的出发点:我想我的笔也能决定别人的爱恨情仇,江湖路远,也有我的前行。所以这条路不会放弃,但也不会偏航,与其说这是我的舒适圈,不如说这是我兴趣的起源点。
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拿起笔写作的原因。
卓老师友情推荐: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2、写作意识的培养。
卓老师:
①阅读:带着意识阅读,阅读就是一种分析。
卓老师: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阅读,或者说大家都是快速阅读,只存在阅读〈就是我〉,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我们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加油加油〉,这样才能是真的有收获。
(1)总结故事大纲:可以谈谈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总之,阅读的时候要带着思考。
(2)分析结构:故事的结构、线索、方法等。
拆解故事,分析作者思维,get写作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阅读类型:不要因为它是经典文学就特意去读,而是要从自己的兴趣下手,没有必要为了合群或者其他而逼着自己去阅读不喜欢的书〈我有点这样的毛病〉,卓老师说等你有了一定阅历,有些书自然而然就会想去读,所以,卓老师建议一个作家一个作家的读〈改进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阅读不在于杂而在于精。
卓老师举例:作家徐则臣〈阅读占据生活的绝大部分〉;韩寒〈无书可读,钻研字典〉;博尔赫斯〈文字虽哲学难懂,但质感很美,图书馆馆长〉
②生活:好故事的素材和灵感基本来源于生活。
卓老师:我拿自己的文章《能仁寺与马》来解析……
我:听完以后,觉得生活的小事都能成为素材,但我不会去运用,所以写得东西都是理想主义或者虚构,以后可以学习这方面的文章。
生活的琐事也能成为我们的素材,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会观察,不仅生活。
卓老师建议:观察自己生活的城市〈历史、建筑、美食……〉,记下对生活对城市的感想。
③写作:不仅靠读,也要学会写。
卓老师:关于日更,有利有弊,有人每天碎碎念,养成了日更的习惯,但是没有养成写作的习惯〈对号入座,说得就是我〉
(1)完整性:认真对待每篇文,争取写得每篇文写完成,不烂尾。
(2)聚焦性:每一篇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比如我的碎碎念,主题就是碎碎念〉
(3)刻意性:每一篇文运用到自己参悟的手法。
如果日更能做到这样,我想肯定会收获颇多。
卓老师友情推荐:斯蒂芬金《写作这回事》
感谢卓老师的讲解,相信同学们都有收获,期待见到同学们的佳作。〈所以有人想跟我一起留级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