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z 作业6

作者: 智z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10:51 被阅读8次

          鲁迅的文章我是读不懂的。因为鲁迅身上有太多政治符合,就像个政治人物。无法理解作者这个人的话对其所著文也只能一知半解。中学课本里面鲁迅的文章学的时候没有感觉,可是很多年后,偶尔记得的几个句子还是琅琅上口、铿铿有力,就知道鲁迅文字的魅力。自己也读过故事新编,觉得一种强烈的小家子的怪气。野草、朝花夕拾也扫过一遍,反正都是我不喜欢也不理解的味道。这是因为作为读者的我,不能理解这个人和这个人的成长所处的时代。年纪愈长其实作为人也有点理解他的愤怒他的抗争。

          这篇秋夜,我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要说什么。然后就朗读了两遍。似乎有点明白他的意思。这个文章有隐意藏在其中。有说两棵枣树,一指自己,另一指其弟周作人。这两棵枣树的描写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像是两具人的风骨。还有小粉红花,(想起现在小粉红的指代)。柔软的美的,但也是作梦的。只是点缀在园里的美景。但是也是让枣树也作梦的必不可少的景物。两株枣树都是刺向天空,却是不同的做法。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笑声在鲁迅的很多文章里都曾经出现过。但是这个笑声其实是令人恐慌的。想想在黑夜里四周无人时的笑时,令人毛骨森然。这笑声是作者自己心里发出的,自我审视的自我陶醉还是嘲讽他人的笑声?既不愿惊动睡着的人但是又被人应和着(这也许是指周作人)。为什么又被驱逐?这段话矛盾重重难以理解,但是却描绘出了鲁迅作为一个人的复杂的心境。其实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复杂矛盾的心情最难以形容和描绘。自认为“惊动睡着的人”“应和”“驱逐”是理解其心情关键。自我不认同这个笑声,被驱逐回到房里。选择做的是旋高带子,追求更大的光亮,吸引着奋不顾身扑向光明的小虫子。这段话我把它理解成是自我认知的过程。最后,祭奠追求光明的英雄。从外在景物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人事,回到自己的内心判断。从身外到心内的过程。从人的感知顺序描写,这段话是由上文的视觉所看到,进入听觉听到什么,进入人身体内的感觉。然后行动,转换到下一个场景的视觉听觉人的心理的描写,承上启下。

    两个枣树,两个路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艺小姐:这脑洞……真是……,我真是读不出来这么多的东西。感觉有部兄弟宫斗的大戏要演。

      本文标题:智z 作业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fj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