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完两次小渡督导课,作为学生和韦老师一样心潮澎湃,按捺不住马上要说要表达的冲动。
老师说的“教是最好的学,职业即教育,事上练,向里装和向外掏的关系,表达和分享等”,这些是以前不曾听到过的,让我醍醐灌顶的,从中受益匪浅的“志中名言”也是我今后努力成长的方向。这其中写带给我的冲击力是最大的。
上学时本科选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可是自己只喜欢看读,迟迟不肯下笔去写,这也许是小时候写作文受打击的缘故,三年级学写作文时,老师不教怎样写,只让抄作文,背作文,初中、师范语文都是最差的一科,写作更别提了,有深深地自卑。
08年有了老大,我决定给孩子记成长日记,也是有意的去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坚持六年,写了二十多万字的随笔日记。中间因为生活忙的种种借口,停了四年,一八年进入网校,听了并看了韦老师的《生命中的贵人》,陡然生出给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写信的想法。一九的春天下载了简书,开始了前期十封感恩拜访信的写作,除此之外还把自己在家庭亲子课堂写的反思、总结和在学生及自己孩子身上发生的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升华。越练越有感觉,越写灵感越多,到今天切身体会到了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疫情期间除了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外,还负责团队通讯稿的编写,写完第一篇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就开始让我写第二篇、第三篇。虽然之前在学校也负责编写过通讯稿,演讲稿也得过原创奖,但依然没有给到自己正性的暗示,这一次不一样,二三十年了第一次觉得自己写得还有用。这方面的信心大增,当相信自己能写好后,写也不是了问题。

看到被捆绑的树想起了被束缚的孩子;看到月季枯黄的叶子和炫丽夺目的花,想起了人成长的规律;看到恐怖电影想起儿时因恐怖故事受惊吓的心理过程;端起碗中的粥,忆起家的味道,生活中的点滴都成为我练笔的素材,往外掏的感觉真好!
翻看简书上上百篇的文章,心中有些小小的窃喜。跟着韦老师说的去做,去写,这种成长的感觉是几十年来不曾拥有的。作为心理咨询师,做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当把自己打磨好了,搞定了,向外的事,向前的路,会越走越远越宽!
走进网校是缘分!认识网校的各位老师是一辈子的幸福!能做韦老师的亲学生更是三生有幸!用心灵温暖心灵,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你和你团队真的做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