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长:嗯嘛嘛嘛
也许是因为爸爸比较容易发音,最近Ethan“爸爸”不离口。回家到楼下就开始喊“嗯,爸”。今天带宝贝出去玩,回来的路上问他:宝贝,怎么叫妈咪的啊?宝贝很快就说了几句话:嗯嘛嘛嘛。非常清晰。再问几次,同样的结果。听到他发音越来越清晰,心里很甜!
唱一唱:(重复1)
—❀ABC song❀—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Now I know my A B C
Next time won't you sing with me
试一试:
—❀摔杯子之后❀—
早上跟Ethan一起吃早餐。他吃着吃着,突然将桌面的新杯子扔到地上,妈咪以为他是不小心扔到地上的,就捡起来放回桌面。怎知,他马上拿起杯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表情严肃。妈咪捡起杯子一看,杯底护胶已经裂开了。加之今早他不好好吃饭,妈咪一下子就火了。非常严肃地批评了宝贝,并将他的桌子推在一边,宝贝自己在玩,妈咪也没有与他说话。这是第一次对宝贝发大火,事后妈咪做了深深地反思。
反思发现:
当妈咪批评Ethan怎么可以这样做,杯子摔坏了之后,宝贝并没有吱声,坐在那里,看着妈咪,手上拿着桌面的东西在玩。哪怕妈咪狠心将他坐的餐椅推到一边,他也没有做声。等妈咪走到书房静静,宝贝才在外面哭起来。妈咪又过去抱起宝贝,边哄边告诉他,乱摔东西不对。
事后妈咪一直很不安,很后悔、很内疚,自己竟然会对一个那么小、纯洁的孩子发火。这件事情妈咪处理得不对,做法不对、方法不对,被情绪牵着走了。第一,做法不对,没有了解过程和原因。当宝贝第一次摔杯子时,妈咪只是帮忙捡起来,却没有告知他做法的对错,第二次摔杯子后就直接发火了。第二,方法不对。在宝贝第二次摔杯子后,妈咪完全没有了解宝贝摔杯子的原因和情绪,而直接发火了,并采用推开他惩罚的方式处理,导致宝贝楞在那儿,瞪着大眼、无辜地看着妈咪。现在想来,感觉宝贝仿佛在看戏一般,他的眼神仿佛在说,你为什么生气。
摔杯子时不好的行为,今天妈咪用了发火、惩罚、批评,没有换来宝贝的发现,换来了自己的后悔。如果再来一次,妈咪又应该如何处理呢?发火、惩罚、批评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亲子关系也不好。反思了一下,妈咪觉得以后可以这样去处理。
1.首先,了解孩子摔东西的原因。妈咪相信,1岁的婴儿的世界不会那么复杂。摔杯子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找到原因就好了。从正面管教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不良行为通常有寻求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四种。对于1岁的婴儿来说,已经慢慢有了自我意识、喜好和情绪。以Ethan为例,他的行为背后多数是寻求关注、寻求权利,当他情绪烦躁、心情不好、好奇心和好玩,也会用行为来展示内心。今天摔杯子,从他的表情来看,妈咪分析宝贝是希望通过这个动作告诉大人什么。从当时的情形——给他的早餐他不吃,大人就没有及时关注他,最大的可能是,他在寻求关注和情绪烦躁。
2.其次,事情发生后,先积极暂停,控制情绪,然后再来沟通。积极暂停是正面管教的好工具,有利于控制情绪,简而言之,“让子弹飞一会儿”。今天妈咪不应该马上批评宝贝和将椅子推开,而应该将杯子拿起后,先安抚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沟通。
3.最后,运用感受、启发式问题来沟通解决问题。以今天的事情为例,妈咪应该在情绪平静后,严肃认真地告诉Ethan,当时妈咪的感受、想法,让宝贝思考一下,摔杯子的后果、以后需要妈咪时应该怎样做。虽然宝贝只有1岁,年龄很小且不会说话,妈咪说的话他不一定完全听懂,启发式问题他也不一定会好好思考,这些有90%的可能不会立马见效。但是妈咪相信,因为妈咪的表情和语言同时跟他传达信息,宝贝是可以听懂一些话的,慢慢地调整他的行为。
今天发生的事情,妈咪深深检讨。自己的言行,一不留神就伤害了宝贝,影响了亲子关系。由此更深体会到,个人/父母成长的重要性。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父母身上的不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成长的其实是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