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只花了一天半便全部读完,实在不忍弃手,抱着第二部挑灯夜读到天明,只是书中人物凡出场必有许多衣着描写,有点不像以往的村上作风,我嫌累赘基本跳过,直奔情节发展而去。
结尾感觉村上君挖的坑没填完,是还有下一部吗?比如小女孩真理惠的企鹅坠子怎么掉到了古井?她根本没有去古井而是在免色家整整躲了四天;比如骑士团长为什么要让“我”刺杀他引出“长面人”后到理念世界去走一遭,而真理惠并不在那里。
一团迷雾,但是并不想再看一遍去弄清楚,小说便是这样,看完一遍,脑中有故事梗概,有喜欢的主人公和喜欢的情节,有喜欢的场景就够了。
喜欢主人公绘画的才情,“画得好像比真人还要活,好像马上就要动起来了呢!”客户如此评价,虽然他不以为意,面对别人的夸奖也总是觉得并没有到达那种高度,不是谦虚,而是深知底蕴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要求,因而总想再上一层、再上一层,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喜欢有“入定僧”的情节,可能源于日本民间的传说,类似我国得道高僧的舍利子,僧人圆寂火化后留下几颗大小不一圆圆的珠子,俗称“舍利子”,被供奉到高塔里供人膜拜,为佛门“无价之宝”,一般圆寂后化有舍利子的僧人才可被称为“高僧”。不过,近代科学家得出结论,所谓得道高僧,因为长期打坐、吃素和营养不良,加上圆寂之前又只吃草和树果(与日本僧人一样),所以火化后烧不掉的那几颗珠子其实是人体内的结石,确切的说就是胆结石肾结石之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传说日本的“入定僧”追求灵魂开悟而肉体继续生存,事先吃一定时间的草和树果,把身体内的脂肪和油脂完全排出后,再把自己深埋地下绝食而亡,死后尸体不腐化而是脱水,肉体有点像牛肉干似的变成被紧缩了一半的木乃伊,三年后取出干干的木乃伊喂水和食物,慢慢恢复人形可以走动和说话,精神却幻化成永恒的思想。书中并没有“入定僧”的实体,似乎实体被化成了一种虚无缥缈的理念,像虚无的一缕烟,可以借体还魂,不用吃也没有欲望,有未卜先知和穿墙过户的能力,借了画中“骑士团长”的面目行走,只充当使人惊奇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却看不出有任何目的的角色,也可能是担当了本书的灵魂思想,而我功力太浅看不懂。
喜欢的场景却是主人公寄居的房子,处在山中,窗外远眺可以看见树林中露出的一小片海,早上温暖明媚阳光撒进房间,温润如玉;晚上月光寂寥,星辰明亮,山对面散落有不多的几户邻居,弯弯绕绕的距离只能遥遥相望,不足以移步去聊天,房子中的画室和老唱片足以消磨时间,马克杯中的咖啡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虽与世隔绝,但宁静的与自己独处却是一种享受。
书中隐隐出现了“南京大屠杀”,主人公(故事以第一人称“我”视角来写,极少出现“我”的名字或者根本没出现,读完连主人公名字都不知道,再去翻书,还是找不出“我”姓甚名谁。)寄居的房子主人雨田的弟弟年仅20岁还在读大学的他被强行征兵去了南京,他拥有一双艺术家的手,却被强逼着去砍犯人的头,一下两下砍不断,眼睁睁看着被砍的犯人痛苦得扭曲着身体惨死,还被嘲笑懦弱无能,服役回家后自杀了,本是平常人家的孩子,却被战争的残忍吞没了生命。
不光只有南京大屠杀,还有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背景在里面,房主雨田君便是在奥地利读书期间因不满战争的邪恶,参与刺杀纳粹高官的任务,任务最后失败,参与者全被残酷杀死,唯有雨田被引渡回国,晚年因心有抱憾而画下《刺杀骑士团长》,表达折磨他一生苟活于世的内心和对完成当年刺杀任务的渴望。
是的,书名为《刺杀骑士团长》并不是讲述刺客的故事,它只是一幅画的名字,一幅臆想刺杀成功的画。虽然觉得村上君这次并没有给读者完美的结局(可能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认为),但又一次享受了挑灯夜读到天明的过程,重要的是读完之后我还是深深挂念,有一种事情并未如此了了想必还有续集的念想,难道如此结局是村上故意的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