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很谦虚,在别人面前都说自己孩子不好,实则暗地里要求孩子事事争先。到底如何把握竞争的度?第十章来解答。
一、如何看待竞争?
1、人生不是比赛,无须时刻比较
看到自己的唯一性。“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我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事事和别人比较。”
人生不是比赛,不需要时时刻刻把孩子放到跑道上和别人比。倒是可以传达一种观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保持自己的长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短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孩子内在动力,让他持续进步。
2、正确评价就该对事不对人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通常不能正确自我评价,对自我认识的相当一部分来自外部评价。所以,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如果经常用“你和别人比......”评价孩子,孩子就会把别人的成绩和能力作为衡量自身的标准,倾向于向外归因。
所以,不鼓励不必要的比赛,不鼓励所谓的好胜心,不鼓励结果至上,而应关注事情的本来目的和过程。
因此,评价时应该针对某件事而不是某个人,这样就指出了我们要学习的榜样是某种态度。
3、正视竞争,需要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在没有要的时候淡化比较,但在无法避免竞争的时候,应该如何看待输赢呢?要关注事件过程,以及在此期间孩子有没有付出 努力、有没有获得进步、有没有从错误中学习提高。这样,孩子就摆脱了以输赢和我与别人比是好是坏的心理,而是以“我的能力是什么,我能做到什么,我还有提高空间吗”来评价自己,形成正向反馈。
所以,父母看到输赢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客观评价自己,着眼点在过程而非结果;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允许他们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帮助他们重新评估目标以及讨论怎么实现目标;培养孩子和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4、从竞争中学习合作
从小独占鳌头以后不一定有竞争力。一个社会,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小项目,要顺利地运转下去,需要团队合作。因此,从小独占鳌头,以后不一定有竞争力;在竞争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二、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竞争?
1、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
在竞争中要让孩子学会一种成长型思维,鼓励孩子用这种思维模式面对失败,发现自己可提高的空间,并努力去提高,激励自己进步。在未来的生活里,不管有没有竞争,孩子都应该学会客观地评估自己,评估目标和困难,并调整策略。因为不当竞争产生的不良后果不是“竞争”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
2、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
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培养他们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抱怨,而是专注于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不要去粉饰现实或者故意设置障碍,而要让孩子对现实、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
孩子能否正视现实并积极地做出反应,对他们的成长意义重大。 同时,在孩子面对竞争时要注重对其进行情绪引导,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而情绪引导的核心就是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认识自己的情绪,认同自己的情绪,最终解决问题从而疏导情绪。
3、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综合能力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过早让孩子关注竞争,关注输赢,往往会让孩子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这和我们要培养一个能够承受挫折的孩子的目标背道而驰。 我们应该面对孩子的成长,有足够的耐心。随着孩子心智成熟,逐步培养他们的竞争力。
事实上,幼儿时代看起来不重视“竞争”的教育,孩子将来的“竞争力”可能反而更强。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培养孩子团队合作、与人交往、调节情绪等能力,这些也都不可偏废。具备这样的能力,孩子在各个阶段碰到不同的困难,都能够比较有韧性和弹性,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