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豪突然会想到要设计一个“写作实验室”呢?这个写作实验室,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好,以下分享一些心得和设计社群运营方案的过程。
在这里先特别感谢一下,各位班委的努力和支持。谢谢小雪姐和各位大班长给的建议~
01
我们第一期的小伙伴已经在私塾学习了有半年啦,30周30本书。前期每周都有一次的读后感写作,日常主要还是依靠班委团,根据私塾内容想出话题供大家讨论。
想出这个有深度大家又感兴趣的话题,其实并不容易。
班委要活跃气氛,保证大家是在讨论同一件事而不歪楼,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蛮大的。这段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大家的积极性有所开始下降。沉默了一段时间...
我们运营班群的时候,会遇到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比方说,有的小伙伴喜欢辩论,有的小伙伴只喜欢分享观点。
后者只想将自己的启发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并不想争辩。
而喜欢辩论的一方,容易让后者选择潜水,避免被打脸的风险。
这会导致社群,越来越少人发言。
也是上述这些原因,让我想出了这个“写作实验室”的计划。希望借此调整大家的积极性,探索新的社群玩法,带给我们蚂蚁私塾的小伙伴更多有用的东西。
我怎么做呢?首先,区分需求。
将一部分,有提高写作这方面需求的学员挑选出来。
然后严格地按照设计好的游戏规则,督促他们“持续输出”,成为内容的生产者。
ps:前期的话题讨论,班委团作为主要的话题内容生产者,有点力不从心。
02
我们私塾每周都有一次读后感写作,我想以此作为突破口,在这方面下工夫。
将这部分人挑选出来,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01众口难调
02班委团收回了“督促”的权力
因为之前班群的建立,是基于蚂蚁私塾这个圈子。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班委想要督促某个学员按时完成作业可能会面临‘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如果有的人根本就不想写,我们也没办法要求他‘必须’去做这件事,他本身都没有这个需求嘛。
而“写作实验室”,是将不同需求的人区分了出来。
在学员们报名参加写作实验室的那刻起,我们班委就将“严格督促”完成作业的权力收了回来。
想要参加游戏,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不然就会出局。
03
好,现在开始讲讲设计了。我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
写作实验室
01周期是多长?
02人数定多少?
我看了一下我们私塾第一期剩下的书目,还有22周的时间。
那么我就确定了,我们写作实验室为期四周,四本书,12个小作业。
也就是“小作业”一周三次,相隔一天。想避免因为时间太紧凑,为了打卡而草草了事。
怎么确定人数好呢?根据之前我在各种社群的观察,有效讨论的人数在同一段时间里的极限约在26~28左右。
再多的话就容易出现歪楼,各说各的情况。后来发现,这个现象蛮符合统计学中里的大数定律。(刚好这周老师教到了这一课)
因此我确定了限额报名人数为26,当然这个数字是有一定浮动空间的。后来不出所料,有两个班的入选名额提升至三个,还追加了三个新的班级。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49/57fe78e0d5e785b3.jpg)
有些同学填写报名表非常认真,班委团一致决定收他们进来哈哈。
04
报名总人数78,正式学员31人。这31个小伙伴,就是我们第一期“写作实验室”的正式成员啦~
ps:班长、班委不计入统计人数。我们将各位班长和班委作为VIP嘉宾邀请了进来。
想着这样做,学员是不是更容易产生一种归属感呢?
“我的班长们都在喔!那我作为班级里的代表学员,是不是要更加努力呀~”
想达到的,就是这么个效果。
每班只有两个入选名额,竞争看上去还是蛮激烈的。得来不易的我们都会比较珍惜,借此也希望弥补些“没有付费参加”的沉没成本。
很多训练营都有设置付费这个环节,这种沉没成本我这边暂时还没有去考虑...
05
有点可惜的就是,奖励机制我还没有设计出来。目前想到的有几个是可以去落实下的
比如:
01班长将学员的优秀作品推出去,在各大班群里转发曝光。
02让优秀学员之间有更多的连接合作机会。
03线下活动可能有的福利。
...
接下来就聊聊学员们输出的平台和形式。
平台的话,我选择“打卡小程序”作为输出平台。类似鲸打卡那种~
目的如下:
01记录他们作品输出的成果和进度。
02提醒他们,我们这31个人都有谁,要一起做件什么事?
03小程序的打卡提醒功能。结合“不打卡就出局”的游戏机制。这里有一点比较特别,就是不接受补签。 当然班委团会严格地去鼓励和督促他们,尽力避免面临补签的情况。
输出形式有三:
01每周三次小作业,作为思考的铺垫完成好周末的读后感
02对于今天私塾内容提出好问题,班委团从31个问题中精选五个
03找出五个“有效问题”的知识内核,联系起来五个问题,作为考验大家对今天私塾内容掌握的试题。
提出一个好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挑战性喔!这也是我们引导学员思考的机制~
只有认真看了今天私塾的内容,并作出思考才有可能提出一个“有效问题”。这不容易,也只有好好思考了才能回答好。
通过这五个有效问题,来考验大家对私塾内容的掌握。至于答案方面,我们不设标准答案,学员的优秀回答就是精选答案。
其中还有个好处,就是试着积累私塾内容的考试试题。虽然不太完善,但可以作为“私塾题库”的基石材料嘛。
06
抓作业,抓问题,抓督促和鼓励。这是我们班委团负责的三大块内容。
感到幸运的是,周一晚上的时候成功选出了两位优秀的班委。在周二周三,我们定好“每天一问”的日签模板。确定了各班委的分工 (. ❛ ᴗ ❛.)
“每天一问”的日签要素如下:
01提出今天私塾内容的“有效问题”
02布置“小作业”的输出形式。用导图、文字、图片还是演说呢~都可以呀
03小程序作为输出平台嘛,这会放到小程序里边去。
04反馈和提醒。提醒我们离私塾结束还有多少周,还剩下多少本书要学习~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到的进度在哪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49/69cd7541a696f5a7.jpg)
07
讲下我们是怎么确定学员们需求的。
报名表上我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希望班委提供些什么帮助呢?”
在里边我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49/95545303175fa494.png)
嗯,这么一来,我就知道我们班委团要负责的方向在哪里了。
抓作业,抓问题,抓督促和鼓励。但我觉得这还是不够的,要怎么引导他们思考?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针对此问题,我打算设置一个“大脑加餐”环节。分享得到专栏,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香帅老师的金融课。以作拓展思维和丰富案例之用~
真的觉得薛兆丰老师专栏里面的案例举得非常好。
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是写作一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讲完举例子,讲下观察。
汝若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如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呢?
这点我们可以向最强大脑里,以微观辨物著称的水哥学习。我记得他在分答有个课程,讲的是怎么观察生活之乐趣的。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写作思考有帮助吧~
08
其实还有个重要的环节,我没有设计好的就是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结的这块......
我们大脑是怎么进行记忆的呢?就是依靠熟悉的一些东西,联结新的知识点。而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东西无非就是人和事儿。这又可以扯到怎么举例子那方面啦。
目前我打算这样处理这个问题:
要求学员找出五个“有效问题”之间的联系。这不容易,因为提出的五个问题,看上去都是不相干的。
但我相信他们之间的知识内核是互通的,是在同一个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学员要找出这个互通的东西,挑战性非常大,我都不一定能做到。这确实还没有设计好,不过不用担心我们会继续去完善的。和大家一起进步!
好,今天先聊到这儿。感谢阅读哈~
嗯...我还在想啊,要是找到几位分享嘉宾的话,那就太棒了。
报名表在这~
延伸阅读,秦颖写的
《为什么我们要参加写作实验室》
推荐小伙伴们关注一下她噢!
![](https://img.haomeiwen.com/i4149149/b2a743134c28ae86.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