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南方的夏天太炎热了,所以房子建得很高,屋顶上盖着瓦片,底下就很清凉,用扇子扇扇风,就能扛过一个夏天。
现在这样的房子越来越少了,我们的老屋是留存的为数不多的一个。小时候跟堂姐他们一起生活在这里,虽然印象中那时很想出去住,但现在又怀念在这里生活的日子了。这样的房子通常有一排五间房作为主体,中间是客厅,左右两边各两间,是住人的。厨房和杂物间通常相对着建在两边,与主体形成两个直角,再在主体对面建一道墙,四个方向围起来,就是一座独立的房屋,大门通常开在这面墙上,当然也有其他的建法,大同小异。中间有一块空地,可以用来晒晒黄豆、酸梅,也可以搬来几张长凳,把棉被铺在上面,让它全方位吸收阳光。
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房屋构造,跟四合院很像,不过规模要小很多,中间的空地也不会种植植物,只是方便晾晒和放置东西。
我们的老屋比别家多了一个走廊,挨着主体对面的墙建起来的,走廊上又建了一排房子,用来养家禽家畜的。走廊一头搭了间小屋,可以洗漱用,另一头就是真正的大门了。这样的设计,我现在都忍不住赞叹,规划得太好了。
手画的老屋简图,将就看主体那一排的高度是很高的,我估计是五米以上。除了客厅外,其他房间都会弄个阁楼,在那个年代,农民收割的稻谷,都会放在阁楼上,一般不会分袋装好,而是用一个很长的铁皮,圈成一个仓,把稻谷都倒里面,没有米了,再从仓里装几十斤稻谷去碾米房碾成米。客厅没有阁楼,就显得很宽敞明亮了,可能是地理位置比较好,我们老屋的客厅特别受燕子欢迎,每年春天都会有燕子来搭窝,那时候看着小燕子飞来飞去,总是很开心的。后来上学了,课本里说到燕子,我都不觉得稀奇,因为我太熟悉它们了。虽然燕子有时候会掉些粪便下来,但是我好像一直都不讨厌它们,大概是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让我觉得很美好吧。
过年在家的时候,奶奶跟我说了建老屋时的一些事,那个年代建一座这样的房子,着实不容易。砖瓦都是自己手工烧制的,屋顶用到的房梁,阁楼用的板子等等,都是自己准备的。他们那时候还是集体劳动,这些事都是每天挣完工分才去做的。而有时候找到了又长又直的松树,又会被家里其他人借去,不还。奶奶说后来准备了很久,一直还缺些砖块,但是她不想再拖下去了,所以她顶着压力,决定不够的砖用土来代替,风风火火地把老屋建好了。我听得很激动,也深知他们的不易,但是奶奶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她说,这些事现在说给我们听,不然以后没人说了。
现在虽然我们都住上了楼房,但是我真的很怀念老屋,有机会就会回去看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