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文】
孔子说:“凡是获得危险的人,都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灭亡的家国,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国家可以长存的了。扰乱的国家,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已经治好,而忽略荒殆,因此国家扰乱以致灭亡。所以君子必须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国家昌盛也要时时警惕亡国的苦痛,天下大治的时候不忘祸乱的惨烈,以如此的谨慎之心,本身安定,国家可以常保。《易经》否卦九五爻辞上说:‘它将危亡吧,将危亡吧?天下国家的治安,就好像维系在丛生的苞桑一样,是要常常戒慎警惕的呀。’”
【感悟】
这一段话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居安思危的道理。
否卦本身就是处在危险之中的形象,而这种危险是怎么得来的呢?作者认为就是过去过去安于现状。因为否卦的前一卦就是泰卦,一个人长久的处在安定之中,就会缺乏对斗志的磨炼,如果再不觉悟,就只有等到泰极生否。
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一个君子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深知历史的辩证法,危险和安全随时都可能转化,存在和灭亡也有可能随时变换,治理中的安定和混乱也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君子必须要居安思危,就用形象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要向动物界学习,动物们筑巢都知道要安在稳固的大树上,并且随时警惕自己,小心谨慎,如果做好了,就可以否极泰来,这就是否卦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