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诞生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尤其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之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的条件日趋成熟。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涌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陆续翻译出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逐渐形成。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明的冲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欧亚革命浪潮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必要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党的诞生的革命历程:
1921年7月23日,来自全国和旅日的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因陈未能出席,遂推举张国焘主持会议,毛泽东与周佛海任记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7月24日,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情况。7月25日和26日,休会两天,由张国焘、李达、董必武起草供会议讨论的党纲和今后实际工作计划。7月27日、28日、29日连续举行三次会议,对党的纲领和决议进行详尽的讨论。7月30日晚,代表们正在开会时,因一位陌生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马林建议会议中止,代表迅速转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和搜查会场,结果一无所获。由于代表们的活动已经受到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于是,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
党的诞生的革命成果:
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纲领还包含属于党章性质的一些条文。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他们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跃。党的一大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担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