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读《乡土中国》

精读《乡土中国》

作者: 第七周期 | 来源:发表于2016-08-07 23:14 被阅读120次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以及晚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必读的书籍。

再版序言:
这本书在 1947 年有三联书店第一次出版,37 年后,三联书店建议作者重新出版这本书。这本书收录了 1946 年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的“乡村社会学”课程的内容,并且整理为 14 篇连载文章,最先发表在《世纪评论 》杂志上。

这本书和作者的其他报告著作不一样,它不是中国社会一个个具体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中提炼出来的一些概念。它包含了中国基层社会的一种特具体系,支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乡土本色和文字下乡: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来看,中国的基层本质是乡土性的。「土」字在现代社会虽然带有蔑视的意味,这也是对中国基层的最清晰的评价。「土」就是意味着泥巴,因为生活在乡下,离不开土地,种地是普通人最基本的谋生手段。随着城市化的进展,文字开始下乡,农民开始进城。过去的乡土社会里面,人类大多是通过动作、气息、眼神等“特殊语言”进行交流。文字来到乡下就显得多余了,变得麻烦。在现代人的眼里,乡土农民就是“愚”,但是这些并不是乡土农民的智力问题,而是他们的知识问题,就好像现代城市人来到乡土农村之后不知道五谷一样,都是属于知识上的“愚”,并非智力上的“愚”。

差序格局的私和家庭关系:
中国乡土社会的最大的毛病就是私,就是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私,其实除了乡土农民之外,中国的城市居民也是普遍存在这样的私。这种私是因为中国乡土社会基层结构是一个“有一个个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的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庭,为了家庭可以牺牲国家,为了国家可以牺牲天下的社会。跟西方的以团体格局为基层的社会结构不一致,中国主流是以自我为中心,然后慢慢的向外展开。

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界限没有西方家庭的界限那么清晰可见,无论是血缘还是地缘都是难以区分,可以是很大,也可以是很小。西方社会主流家庭概念就跟一捆柴一样,绑在一起的就是一个家庭,并且每一根柴都是只能放在一个家庭里面,界限非常的清晰可见。但是在中国的乡土社会,每一个人就像是扔进水池里面的一块石头,他的家庭关系就像是扩散的水纹一样,可以不断的向外延伸,可以是几圈波纹,也可以是无穷无尽。总的来说还是和差序格局一致的以自己为中心的向往展开,你的家庭可以是很大,大到整个国家;也可以是很小,小到只有的你和你的父母,甚至是你自己一人。

乡土社会的感情定向:
将个人对于感情的发展方式称之为「感情定向」,那么乡土社会的感情定向就是亚普罗式的,他们认为宇宙安排了一个完善的世界给我们,我们只需要守护它,维持它就可以了。但是现代社会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将冲突看成是这个世界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就没有了意义。所以男女之间建立的那种亲密关系的方式早已经成型。乡土社会需要维持这个秩序,一切违反这个秩序的要素都会被遏制。所以男女之间的鸿沟就此架起,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所以也是一个安稳的社会。

礼治和法制:
中国的乡土社会并不存在法律,因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之所以能过维持礼治,并不是因为权力的存在,因为礼治是在中国的传统之上的。法律是依托在政治权力的,现代社会是靠政治权力来执行法律,过去部落也可以是一种政治权力。在中国乡土社会由礼治转变为法制的过程当中,中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土社会当中产生了特殊的副作用。那就是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社会,但是有没有建立可靠的法制秩序。

社会权力:
主流的权力形成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社会冲突发展形成的,另一种是依靠社会合作形成的。社会冲突表现的是权利在不同的团体或者阶级之间流动,支配权利的可以发号施令。为了保持自身所拥有的权力,那就需要将冲突持续下去,这种权利称之为横暴权力。然而从社会合作这一方面来看,权力是因为社会分工而产生了,因为社会分工的原因使得谁也离不开谁。也是因为社会分工的原因使得每个人付出更少却可以享受更多。由于牵涉到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们就需要干涉别人或者被别人干涉,我们都拥有一种干涉别人的权力,称之为合作权力。
在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里面,除了上面的横暴权力和合作权力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权力,被称之为教化权力或者长老权力。从小的方面来讲,教化权力可以是亲代之间上一代对于下一代教化得到的权力,教化权力是不存在横暴和合作的。从大的方面来讲,教化权力可以来自一个人生存在环境的文化,文化教化一个人是不需要横暴和合作的。

所以在一个变化较少的时代里面,文化是稳定的,不会因为受到过大的冲击而导致文化的溃败,我们就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很传统的世界里面。当时代的变化远远的大于文化的变化的时候,权力很难被教化而得到,往往都是通过横暴或者合作产生权力,这时候的文化也就不能教化人类而产生教化权力。

血缘和地缘:
是指人和人的权力和义务根据亲属义务来决定,也就是根据生育和婚姻的构成来决定。过去的乡土社会就是一个血缘关系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的。这里的稳定指的是社会结构的一致,填入结构中的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会存在死亡和新生,生育就成了维持社会结构稳定的基础。而在商业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运动中,过去的血缘社会中的人存在着不断的变动和扩张,社会结构也从血缘社会转变为地缘社会。地缘社会是契约社会的基础,指的是陌生人之间也可以进行约定,不像过去血缘社会只能跟血缘关系的人进行契约。从血缘结合转变为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上的一个大转变。

乡土社会变迁的欲望和需要:
我们的乡土社会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只是乡土社会比现代社会变得慢而已。社会变化分为社会继替和社会变迁,社会继替指的是任务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流动,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随着社会的变化,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以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过去乡土社会依靠经验,我们不需要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乡土社会的人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个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本文最先发表在微信公众号「空谷幽兰」,扫码可关注


相关文章

  • 精读《乡土中国》

    作者简介: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

  • 精读《乡土中国》

    没有了礼炮声的除夕夜,古城西安很是寂静。想起当我们带着口罩,穿梭在茫茫之中时,自然而然地就克制了春节放炮的冲动。 ...

  • 乡土世界阅读构想

    近来顺应新课改形势预先学习新教材系列,精读费孝通巜乡土中国》,顿觉对深入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培养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阅...

  •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乡土中国》读书心得 2018.08.11 社科4号大厦.沈阳梦想 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 看完了《乡土中国》,...

  • 精读 | 《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与文字下乡

    本文概述《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第二章“文字下乡”和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解释费孝通先生为何说中国的基层...

  •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中国乡土

    中国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生于斯,从他们出身的那一刻,他们的籍贯、血缘、地缘便是你...

  • 读书感悟 17行政1 张佳蓉的171321126 1886800

    现代化遮不住的乡土性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

  • 思维导图——精读费孝通《乡土中国》

    早闻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盛名。虽然是很薄的一本,但是我读起来特别慢。第一遍的时候kindle做了很多标注,读完...

  • 《乡土中国》书评

    乡土中国 看完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感触颇深,费孝通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奠基人,所作《乡土中国》则是中国社会学的入...

  • 2019.07.29 听书笔记

    《喜马讲书·乡土中国》 《喜马讲书.耶路撒冷三千年》 《喜马讲书.论美国的民主制度》 《乡土中国》研究中国乡土社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乡土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gl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