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出自《论语 卫灵公·二十二》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说的话好,便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德性有缺,就不把他说的话当一回事。
除了《卫灵公》记载有“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在《宪问·五》也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强调,有德行的人必定有嘉言,但是很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有好的道德,所以对一个人,必须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可相信片面之词,不应该“以言举人”,但也不可“以人废言”。孔子非常厌恶一个人“言论君子、行动小人”,或是“言论巨人、行动侏儒”。历史上这类有名的例子有二
一是战国时代的赵孝成王“以言取人”,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顶替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赵括自小熟读兵书、讲得头头是道,但首次带兵与秦国一战便大败,赵国差点因此亡国,而赵括也命送沙场。
二是“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同样犯了“以言取人”的毛病,用非常会说话的马谡当大将,结果失去了重要战略点街亭,最后只好“挥泪斩马谡”。
有学者认为,《论语》此章是要我们依据客观事实去看待人、事、物,不该受片面之词所左右,妄下判断。
与“不以人废言”意义接近的词语还有“不以言废事”、“对事不对人”,也可与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两段话相参照。
另外,有人提出“不以人废言”的态度更需落实于教育,尤其是爸妈、老师应该倾听小朋友的话。鼓励探索的文化,是允许犯错的文化,如此才能“大开言路”,让孩童不担心说错话而被耻笑,并从错误中学习。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里说:“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一我们就照你的办。”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坦荡的胸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