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侄女读初中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女孩子非常的优秀。每次考试——无论大考小考,都是年级第一,而且这个女孩子很活泼,不是印象中死读书的那种,体育很好,组织能力很强,跟老师同学的关系也都特别好,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初二的时候开家长会,哥哥嫂子恰好都忙,就让我去了。会上一个家长发言——他是学校的英语老师,他的儿子成绩也是年级前十的。这个家长就提到了年级第一的女孩子,他说:“我知道我儿子永远也不能超过她,我只希望我儿子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一直往前走就好了。”
其实挺到这些话我挺不理解的,为什么要否定自己的孩子呢?刚刚初二,怎么就给自己的孩子定义了呢?
歌手李健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提及了他的母校——清华大学时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很多时候,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有结果的。当时听完了觉得很懵,为什么呢?不是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
再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人际的拓宽,我越来越明白了李健这句话的含义:不是努力没有用,而是每个人天生的资质不同,不要向不切实际的人看齐,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好自己就行。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沮丧,其实仔细想一想就释然了。撒贝宁保送北大后,因为参加的社团活动太多,导致旷课很多,他的专业又是法学,期末考试的范围太大,没办法他只好背书。两周的时间,整个学期的书,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是所说的只要努力就能背下来的吗?
李健是保送去的清华,这在我们普通人眼里是极其优秀的。可是李健承认,在清华大学里,有很多人平时也不怎么学习,考试的时候分数就是高的遥不可及。李健说,这个分数是他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的。这些人的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的吗?
这个世界上的天才太多了,有能力的人也太多了。富兰克林一生只上了两年学,却成为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生活的年代不允许女子读大学,可她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宋庆龄少年时代就接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邓小平20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种觉悟是谁都有的吗?
所以我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就是给孩子快乐的教育。不要给孩子定下不可企及的目标,那只是徒增烦恼而已。创造温馨又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一点很重要。只有热爱,才有动力,才不会怕挫败,才真的是给了孩子最大的财富。
在引导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发现并且拓展孩子的优势,克服孩子在学习上的短板。同时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他们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学习的机器。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来比较去的,只要孩子们真的努力了,真的在一步步变得更好,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