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个说法,说一个男生在追求一个女生,女生想要一个梨,结果男生拉来了一车苹果。这就是同理心不彰的典型案例。
在一定的情境下,下属为什么而努力,追求什么,期望是什么,为谁奔忙。这些都是同理心的考察范围,同时也是激励产生效果的基本前提条件。
只有富有同理心的管理者,能将心比心,洞悉下属的行为动因,才能做到有效的激励和管理,同时满足下属期望的程度,也是管理下属的一个重要抓手。
同理心的有效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管理者的自身修养,一方面取决于管理者掌握信息的真实程度和清晰程度。前者与管理者的经历思考历练有关,后者与公心有关。只有在公心有效的前提下(组织内士气高昂,信息流畅),管理者才能获得真实清晰的有效信息,从而结合自身的能力,做到同理心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