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从托班回来的时候,或者跟小树谈起托班里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小树总喜欢跟我们报告其他小朋友表现不太好的地方,比如某某小朋友吃东西没洗手,某某小朋友不好好吃饭,某某小朋友在大家做操的时候躺在地下,某某小朋友不认真听故事被老师批评了…
我们问她老师有没有批评你呢,她肯定说没。如果老师表扬了她,小树肯定会非常主动的报告。对自己报喜不报忧,对别人报忧不报喜,这应该是人的天性。很难想象一个小朋友整天谈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只有等孩子大一些了,把社会的一些普世价值灌输进去了以后,孩子才更多得表现出被称为美德的东西。很多美好的品质,确实都是后天才塑造出来的,比如谦让、克己等等。即使有了这些品质,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天然人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往往是共存的。所以在塑造孩子道德基准的时候,也不用强制抹去一些看起来不那么美好的天性。而且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我们都必须正视我们身体里的这些与我们相伴一生的东西。中国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西方也有一个关于孩子和梨的故事。讲的是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大帝小时候去偷当地农夫种的梨,偷来却不吃。别人问他你不吃梨你偷来干嘛,他说他在享受偷窃的快感。这种快感在现有的道德框架下肯定被认为是可耻的、不道德的,但它却无比真实,真实到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脱不开关系,只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公开甚至私下里承认它的存在。
对于现在的小树,还是应该鼓励她说出真实想法,鼓励她多做一些“报告”。当她说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先问问小树怎么看待这件事,要是这件事发生在小树身上会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不一定是灌输,可以多一些讨论,这样孩子会多一些新的思考,我们成年人也可以不断地重新审视道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