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满天星
明明可以选择相爱,可为什么最后却成了恨

明明可以选择相爱,可为什么最后却成了恨

作者: 落灯花呀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14:09 被阅读0次

    【文字家园】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好好去爱一爱这个世界。”

    这是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对我说过的话。


    至今回想起那些和他在一起的日子,似乎除了无休止的争吵就是争吵。哦不,也许换种角度来说,是辩论。

    我和他相识于辩论,我为他在辩论上面的才华和能力所吸引,至于他么……我不知道。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喜欢和他辩论。凡是遇到的事情,不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我们总要辩出个对错高低,可最后即便是辩出了对错高低,结局也总是不欢而散,更何况很多事情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立场不同罢了。也许,那时候我们真正想要的只是对方的一种态度,只是我们都没有发现而已。

    可或许正是曾经那一份偏执的少年心性,让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都充满了不愉快不和谐的色彩。

    说来也是可笑,明明是人生第一次恋爱,竟连回忆都让人觉得痛苦不堪。这也就如同那时的我们一样,在无数次辩论,争吵,愤怒,解释,再和好,再争吵的日夜之后,我们终于疲倦了,选择了彼此放手,而这段关系也跌跌撞撞走到了尽头,再也无路可走。

    都说初恋是人生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回忆。我们明明是彼此的初恋,可现在连回忆起来都觉得苦涩。

    很多事情明明可以用其它方式来解决,可最后总会变成无休止的争吵。

    很多时候,明明可以选择相爱,可最后却总变成了恨,怨憎相对,无休无止。


    自从分开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我时常在想,对于这段感情而言,即便不会走到最后,但也不应该回忆起来只剩下痛苦。明明那个时候,我们都有更好的选择的。

    记得当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在纠结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不爱他?

    而我的答案总是:你这样子,让我怎么爱你?

    是的,我不爱他。

    我不爱他,我也不爱别人,我甚至不爱这个世界。

    我不知道爱是什么,我感受不到爱,更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

    每当他对着我,与我表达他那汹涌澎勃的爱意的时候,我会害怕,我会想逃。我总也感受不到他的爱意,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这么爱另一个人?我觉得有些压抑,有些沉重的窒息。

    心理学上说,爱情是童年关系的轮回。

    我想,或许这是中国式家长的通病。那些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慈母手下多拜儿”,“自家的小孩任打任骂”,这些所谓的中国式家长的育儿经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至今仍在农村的老一辈中仍然广为流传,被奉为圭臬。

    在过往的教育经历中,我得到的责备与否定远比爱与褒奖要多得多。很多时候,即便是拼尽了全力都很难得到父母那一丁点儿少得可怜的认可与赞扬。因为父母的口中永远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小孩”,而我不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小孩”。所以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真相”,不再期待从长辈那里得到认可,因为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所以我小时候非常顽皮,非常叛逆,经常惹得大人生气。但其实那时候的我,比谁都要清楚,我想要的只是大人的关注而已,至于这关注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至今想来仍有几分天真的可笑。

    其次,父母经常会和孩子诉苦,告诉孩子我这么辛苦都是爱你,是为了你,所以为了回报我,你就必须要好好学习、好好听话……我都是为你好,因为我爱你。这是心理学上控制型父母的典型。

    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时候,总会为其中的深情男配说出的那一句:“爱是成全,是放手。”而感动得泪流满面。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的爱仿佛不是爱,它们给我的感觉与外面商店里包装精美的商品并无二致,是明码标价的,是要付出代价的。唯一不同的区别是,它们是强买强卖的。

    于是当一份这样的爱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会感到害怕、恐惧、沉重。

    在我的潜意识中:爱是痛苦的、沉重的,因为它是需要回报的,得到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份代价是我无法承受的。

    所以为了避免受伤,我避免了一切开始。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分离型依恋人格。至于他,超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据我推测是焦虑型依恋人格,渴望爱,同时又害怕失去爱。

    这两种人格在初期很容易相互吸引,但是后期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方极端地渴望爱,害怕失去爱,另一方又恐惧爱,回避爱。后期矛盾激化,愈演愈烈。最终走向不可挽回的结果,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或许,我们这一代人比起相爱,更擅长分开。


    “如果可以,我希望你能好好去爱一爱这个世界。”

    这是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对我说过的话。

    可是爱究竟是什么呢?

    我为什么非要选择爱呢?

    我又要如何去爱呢?

    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会提到这个”词“,迫使得我不得不重新去正视,不得不抛弃旧有的观念,重新去定义”爱“这个东西。

    于是和他分开之后,我了解了很多关于爱情、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爱是一种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又被成为勇气心理学,对于“勇气”二字,没有专门明确的概念。但我认为,在这里可以将它理解成一种“能力”。

    爱的勇气,即爱的能力。

    “爱需要培养起来。如果仅仅是‘被动坠入’的爱,那谁都可以做到。这样的事不值得被称为人生课题。正因为它需要在意志力的作用下从无到有慢慢培养起来,所以爱的课题才非常困难。”——《幸福的勇气》

    爱是一种能力,因为它不是被动获得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后天渐渐培养才能习得的。

    为什么说“我们这一代人,比起相爱更擅长分开“呢?

    很显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绝大多数人明显不具备爱的能力。

    至于原因,恐怕就说来话长了。

    我想,其中有一点必然是与我们的民族气质有关的。我们的民族讲究国家、民族的大义,也就是所谓的民族凝聚力,它的存在必然带有它的历史意义和原因,但同时也对个体的发展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其次,时代与社会的迅速发展进步。在过去,我们很多人即便没有爱情也能走一生,那是因为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生存比爱情更重要,婚姻的目的更多的是共同利益的交换合作。而现在,当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不再为生存的焦虑而充斥,那么精神层面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重要。

    精神层面的需求上去了,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却仍然停留在旧有的价值观念中,那么矛盾必然就产生了。

    我们这一代人,在过去没有习得足够的爱的能力,却已经置身于一个不仅局限于物质,更要追求精神层面的世界。

    因此在现代都市文明中,感受到一种来自过去价值观念与现代精神文明碰撞后产生的撕裂感是必然的,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面临的必然问题与选择。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比起相爱,更擅长分开。

    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去好好地爱一爱这个世界。

    【文字家园】投稿专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明可以选择相爱,可为什么最后却成了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oz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