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作者: 徐兴荣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20:28 被阅读0次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论语》中,出现“子曰”两个字,我们就知道这是孔子说的话,而其他人说话,则都冠上了姓或字,例如曾子、有子,或者是子贡、子路等。

            或许有人说,这是儒家的习惯用法。只要是孔子说的话,都应该简化为“子曰”两个字开头。其实不然,除了《中庸》中某句为了突显,而出现了一次“仲尼曰”之外,《礼记》中有相当的篇幅中都出现了“孔子曰”“孔子云”的开头。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不是所有的儒家都用“子”这一个字来代指“孔子”的,用“子”这一个字来代表孔子的,只是某一个作者,这个作者与孔子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纵观儒家典籍,频繁出现“子曰”的,除《论语》外还有以下几篇:《大学》、《中庸》、《系辞上》、《系辞下》。大家都知道,《中庸》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大学》一般被认为是曾子写的,因为其中出现了“曾子曰”三个字。然而正因为出现了“曾子曰”三个字,恰恰可以排除他的作者不是曾子,而是他的学生,这又锁定到了孔子的孙子子思。

           由《大学》《中庸》中的“子曰”二字,《礼记》其他一些篇目中的“孔子曰”“孔子云”三字,我们可以做以下推理:“子”是子思对其祖父孔子的特定称呼,因为他与孔子同姓,因而他在称呼时不需要冠上“孔”这个姓氏,直呼“子”字,而其他人则不行,需要冠上“孔”姓。

           由此推想,我们可以找到《论语》的作者,他不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那一大堆人,而是子思,这一名既是孔子弟子,又是再传弟子,并且是其亲孙子的这一个人。

           若此猜测成立,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儒家最重要的几篇文献,《大学》《中庸》《论语》,其实都出自一个作者,那就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而孔门十哲,其他人并没有什么经典在儒家流传下来。

            由此再推,《系辞上》和《系辞下》中也频繁出现了许多“子曰”,那么研究《易经》的儒家人物,不仅仅只有孔子,还包括孔子的孙子子思。

            再次提问,除《论语》外,在《大学》《中庸》《系辞上》《系辞下》里又大量地出现了“子曰”这两个字,而这些“子曰”又几乎没有在《论语》中出现,有人说《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话,由此不攻而破——如果《论语》的著述没有其他目的,为什么不将其他地方的“子曰”,也收录进来呢?

           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但一些细节问题,往往存在着一些解开谜底的钥匙。联系起来,想一想、问一问,往往会有一些别人不知道也不敢想的发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ph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