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他是生长在丛林的民族,在一个非常偏僻野蛮的地方。他所面对的环境没有文化、没有精神的陶冶。那么,他一辈子就跟野人差不多,跟动物差不多,他长得身体很好,心灵却没有成长,这种人叫天生的文化侏儒症。这种人也值得我们同情。
但是,如果生长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地方,而我们的国民,我们的孩子,竟然没有文化的成长。请问:这是不是叫人造的文化侏儒症?近一百年,中国就患了普遍的文化侏儒症。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而想要去吸收别人的先进文化,也是不可能的。
2、我这有一份美国数学教育,课程安排的内容,它是初中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他们学什么呢?第一,让孩子学会四舍五入的技巧。第二,让孩子会约分,二十分之十约成二分之一。第三,让孩子知道,二又三分之一等于三分之七。让孩子学会分数加减乘除、小数加减乘除。让小孩子会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这是美国学校初中一、二年级的数学内容。这些知识我们的学生什么时候学的?在小学三年级学的。我们的孩子,数学算不好,一旦算不好就没兴趣了,就害怕了。你怎么样来引导他?我们怎么引导一个人,让他喜欢数学?喜欢数学不仅只是数学本身,其实是喜欢思考。他会思考,他敢思考。遇到一个问题,他能想出三种办法来解决,这才是科学教育最主要的目的。
3、你现在算不会,我们初中再来算你就会了。到了初中,他再来看这题目,啊呀!我以前怎么会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居然不会。现在他就会了。所以,我大胆说一句话,数学科学,是不用很辛苦教的。谁很辛苦的教数学,教科学,谁就是笨老师。
人类心灵当中,本来就有逻辑,本来就有数学。我们只要稍微引导他。怎么引导?按照他心灵发展的秩序。他心灵怎么发展?老天爷生我们人,自然就让我们人从小到大,智力每一年都有所增长。每长一年,他的理解能力就更高一点。初中生当然比小学生理解能力高一点,在小学不能理解的数学、物理、化学,到了初中,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那么初中怎么办呢?他初中只学小学的数学,他初中的数学怎么办呢?很简单,高中再来学就会了。老师不就轻松了嘛!我们孩子不就愉快了嘛!
4、那请问,我们费了那么多的努力,你科学程度有提升吗?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们去市场上买菜,用sin、cos买菜吗?我们初中、高中,学了六年的数学,那么认真,那么辛苦,请问你的数学在哪里?你的物理、化学在哪里?这些正面的知识,这些方法技巧,我们没有。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要培养出我们内心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让初中生、高中生学了那么多东西,天天非常痛苦。结果发誓一辈子,不再算数学,对科学没有了兴趣。到了大学18岁,人的头脑成熟了——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成熟,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他就成熟了——我们只要稍微的引导他,按照他的程序稍微的教导他。在一、二年之内,就可以把以前辛辛苦苦,学五、六年时间才能学习到的东西,全部学回来。
5、人生的大部分不属于科学。那么,这些大部分的学科,既然不属于科学,要不要按照科学方法?要不要懂了才教?要不要教懂了才用?比如说音乐,音乐总不是科学吧?离科学很远,对不对?美感教育,音乐、美术,这种教育不是科学。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这种的科目也按照科学办法来教。什么意思?就是懂了才能教。因此,在台湾就没有真正的音乐教育,也没有真正的美术教育,只有课程。老师、家长认真教,但是没有成果。从家家户户都在听流行歌就可以判断了。为什么?因为音乐的教育是耳濡目染,而不是一点一滴的传授,不是思考分析,它乃是一种环境的陶冶。怎么陶冶?不是用流行歌来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来陶冶。一个人从胎儿当中,三个月到五个月就有听觉。那个时候就可以有音乐教育。用什么音乐来教育呢?用具有音乐内涵的音乐,真正的音乐。假如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音乐。很简单,古典音乐。中国有古典音乐,西方有古典音乐,为什么它叫作古典呢?因为是经典之作,流传千古。所以3岁之内,要听世界有名的音乐,只要听一遍两遍,终生不忘。深入到他心灵深处,幼儿学的东西,都影响他一辈子。好象深入到骨髓一样,一辈子洗刷不掉。学好的东西就有好的后果。
6、小学阶段务必注意,你下课时间就可以放好的音乐。放古筝、古琴曲,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要放流行歌呢?我们建议,在这七年之内,我们让所有的北京城的计程车上放的音乐,都放古典音乐。将来外国人来大陆,就有不同的观感。孩子13岁之内是非常重要的。你的孩子如果超过13岁呢?我看就算了。依照人类心理的发展,人类脑神经的发展超过13岁之后,我们那种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我们那种深度学习的习惯没有了,老天爷所给我们那强大摄取的力量,摄取的这个功能就收回去了。知识是比较简单的事,心灵的开发却是很难的事。为什么现在就要告诉他,这个人叫贝多芬,这个人是十八世纪的人,他写作的技巧是什么,它分几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代表什么?第二个乐章代表什么?这不是音乐,是音乐的扼杀。
7、人类的文化成就、人类的智慧,都靠语文传下来。语文的学习,是要比其它的学习还要更加的困难,更加的深刻。但是语文的学习,老天爷老早就安排好了。语文是几乎不要教就会的。谁那么认真教语文,谁就是笨老师,谁就在害孩子。
白话文是不要教的,为什么不用教?只要认得字,就会读白话文,只要认得字,就会写白话文。因为按照胡适之先生的说法,白话文叫做“我手写我口”。我口就是讲话,我的手会写字,我就会写白话文。
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经过整理精确化,简捷化,优美化,才把它记载下来。这样的语言不是普通语言,这样的语言叫做“文章的语言”,写文章的时候,特别用这语言,是人造的语言,是升华的语言,是高度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它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种文章的语言,简称“文言”。
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老师,希望你记住一句话,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一定是教他有用的东西。而且一定是高度有用的,这个高度有用的就是一辈子有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只要教五分钟,就影响他一辈子,你只要教几句话,就让他一辈子受用。假如不是这种教材,你就不要教。为什么?因为如刚才所说的,那些教材自己不学就会了。你教他做什么?
8、我祖父是革命党,他的头脑是很新的,他有许多的改良,不是按照一般的私塾教育,但是在国文这一课,他却规定我们要背诵古文,作文也要用文言文,不许用白话文。我在这个私塾之内,读了七、八年之久。我的国文就从“床前明月光”一直背诵到“若稽古帝尧”。“若稽古帝尧”是《尚书》,号称佶屈聱牙。把《尚书》都背完了,大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背完了。最后,连《左传选粹》和《史记精华录》,也能整本的背。在我们这些同学当中,除了二、三个实在背不下去之外,大多数的孩子都不以为是辛苦。最后在家长的鼓励之下,竟然也主动去读《资治通鉴》和《昭明文选》这些大部头书,那时候几岁?11岁!
在我们12岁那年上中学。家长送我们上中学,必须有一张小学文凭。所以只好把我们插班到公立小学去。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在公立小学上的第一堂国语课,就是有关早上那个公鸡的白话文诗。他的诗是这样子的:“喔喔喔白月照黑屋,喔喔喔只听富人笑,哪闻穷人哭,喔喔喔喔喔喔……”。那时表兄和我三个人,都已经会背诵全篇《项羽本纪》。
9、胡适之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做一个警惕。胡适之4岁就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的时候读了三年古文,他就能看古典小说。能够看古典小说的人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地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作文基础就奠定了。当时只有9岁!到11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教师教给他的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11岁就读完了。到13岁就把《左传》读完了,大概这辈子必读的中国书都读过了,以后就是复习、综合、创造。以前中国读书人,都在13岁以前,把所有该读的书就全都读完了。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不要想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
在胡适之成功之后,建议我们的教育部,不要再让儿童读古文。从此以后,中国人没有胡适之,出不来了,出不来了!可怜的中国!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你不是要写白话文,要把白话文写得很好吗?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什么叫白话文?不好好思考这点,万世不得超生!他为什么能?我们不能?我们孩子比他笨,全国的孩子比他笨吗?思想的问题、教育思想的问题。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能力,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都会放在肚子里面。
10、我们下课的时候,听小孩子跟他的朋友之间讲话。他所讲的话这么流利,所用的词语这么丰富,如果它比我们语文课本还要更高深,我们语文课本实在是浪费他的光阴。他如果是在家里看电视,他看自己的课外读物,如果那些知识更加丰富,词语更加优美。我们却还在教语文课本,我告诉各位,你在浪费孩子的光阴,你是有罪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学了高度的表达,低度的表达自己就会,不要学。
11、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是黄金时代。从出生开始,就成长他的记忆力,这个时候如果训练他的记忆力,可以成长五倍到十倍以上,乃至于有的人能够过目不忘。现在我所看到的读经的孩子,具备了过目不忘,读二遍三遍,就把一个篇章背下来的人,越来越多。凭什么?凭有训练。13岁之后,就不能训练了。我们在他有强大的记忆力,但还不能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自然地教他。只是记忆,不必了解。怎么记忆?就是反复练习。反复几遍呢?要看孩子的资质。但是我建议反复一百遍。聪明的孩子,反复到十遍他就会背了,反复到一百遍,终生不忘!一般的孩子,五十遍会背,反复至一百遍,终生不忘!
12、我们最好的要求是,他会背诵。但是要求马上背诵,是不大合理的。因为我们人,有个别差异。有些孩子很快就背完,有些孩子背得就比较慢。所以,我们就不要求背诵。只要求他反复的读,最好读一百遍。假如能够读五十遍,也不错。你这样教了以后,他的注意力渐渐能够集中。他的记忆力渐渐地能够提升。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提升,他的语文程度渐渐地增长。语文程度一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刚才说,我们有另外一种让数学、科学学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就是增长他的内在的学习能力。要增长内在学习能力,必须按照人类的自然发展规律。人类首先发展的是语文能力,然后才发展思考能力。不要在这么小的时候,训练他的思考,那是没有用的,是违背天理的。现在你训练他的语文,正是他记忆力强的大好时期。
13、他们两夫妻,每天早晨起来,先做功课:读半个小时《论语》,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然后他的太太怀孕了,照常这样读。这个胎儿就在肚子里面听十个月的《论语》。出生以后,相貌不凡,而且非常好带,几乎不费父母任何的烦恼。晚上从来不会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而是聪明得不需要哭。十个月的《论语》教育嘛。出生以后,父母亲照样读《论语》,这个婴儿就在旁边听。我刚才讲过,醒着可以,睡着也没关系,反正照听《论语》。等到这个孩子,一周岁会讲话的时候,他就会背《论语》了。1岁半就认识很多字,2岁就开始读书,读自己的书,读那些幼稚园的书。
14、几千年来,用英文写的最好的,最有思想内容的著作。像林肯的演说,美国独立宣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像这些东西只要十篇、二十篇放在肚子里面,我告诉各位,将来最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是中国人。我们既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我们又可以深入到西方文化中去。你假如只是读那些非常简单的,所谓的儿童英语,你这一辈子就浪费掉了。你将来遇到外国人,只会跟他谈天气,你跟他做生意的时候,只会讲怎么要钱那,你不会说一句很伟大的话。一个真正的大企业家需要有文化的涵养,与外国人交谈些有深度的东西,才能做大生意。民族文化的融合,要有高度的心灵来融合。高度的心灵,是开放的,是对所有的文化传统都能够吸收的。
15、(补)推荐一本《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是前北大校长蔡元培鉴定,现潘新和教授作序,讲述了古今语文教育的7大区别。民国时期五六年级小学生的作文,竟然比现在的大学生还强,怎不让人汗颜!在1930年代始终不肯承认今不如昔的叶圣陶先生,到了1942年,也不得不承认国文教育没有成绩:“他科教学的成绩虽然不见得优良,总还有些平常的成绩;国文教学却不在成绩优良还是平常,而在成绩到底有没有。如果多多和学校接触,熟悉学校里国文教学的情形,就会有一种感想,国文教学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这并不是说现在学生的国文程度低落到不成样子的地步了,像一些感叹家所想的那样,而是说现在学生能够看书,能够作文,都是他们自己在暗中摸索,渐渐达到的;他们没有从国文课程得到多少帮助,他们能看能作,当然不能算是国文教学的成绩。”
16、现在的问题是,民国时期那种有文化的家庭是越来越少了。而家庭教育,也不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不再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纠正,倒是绑在学校教育的“战车”上,只是督促孩子学习那些学校所让学的东西。民国时期的朱光潜讲,他从六岁到十四岁,在家里接受古典的训练,读过而且大半背诵过四书五经,他还说到,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他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今天的孩子,哪个能够通过父母诵读《诗经》,听了多遍而“成诵大半”呢?不过,这也怪不得家长。今天的家长,就算自己完全理解《诗经》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孩子背诵,但谁能够在家里大声朗读《诗经》呢?这是对孩子学习的“干扰”啊。家长们尽管不认同,也必须让自己的孩子按小学语文老师的要求,每个生字写300遍,并且辅导孩子,用“玻璃”的“玻”和“璃”,各自组成5个“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