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3 论语《述而篇第七》7.29-7.30

作者: 墨砚琴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23:43 被阅读0次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 译文】

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以交流,一个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都很疑惑。孔子说:“我们应该鼓励他的进步,不赞成他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把自己的污点洗干净要求进步,我们应该鼓励他自洁,不追究他已往的行动如何。”

【我的收获】

这篇体现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鼓励式教育。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希望整个社会恢复周礼,所以他周游列国,传道授业,不但广收弟子,还开免费公开课。对于主动向他请教的,他更不会轻易放弃教导的机会。

人无完人,有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只要能认识到不足,虚心改进,就应该给予受教育的机会。

为人处世的一条重要道理,就是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简单地依据对方的缺点或历史过错,否定对方做的一切努力。否则,“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我的收获】

仁德并不是虚无缥缈高大上的东西,仁德就是爱人,就是付出爱心。只要你想爱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付出爱心,那就是施行仁德。

想起人们常问的“究竟什么是幸福?”无数案例已表明,幸福与金钱、地位等一切外在因素无关,幸福完全出于你内在的感受。幸福其实很简单,回归本心,向内求,问心无愧,心态平和,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就会感觉幸福。

儒家认为,人心向善,仁一直在每个人心中,而不是在外面。我欲仁,就能行仁。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做到,即使付出能力范围内可能微不足道的爱心,也是行仁。

而当你付出爱心后,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不再怀疑自己,不再浮躁焦虑,幸福就在其中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103 论语《述而篇第七》7.29-7.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qz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