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单元老师,也是一个作家,姓钟,马来西亚人,人已中年,在中国读博士,方向是研究淡米尔语。但是,他的作品都是华文的。他的课是阅读与写作。
钟老师说华语很好听,有点像台湾腔,没有“啦”。比一般的马来华人说得好听而且标准,很入耳。
好像做了一次小组作业并且呈现,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是有亮点的,桐城派啊。安徽安徽,安庆的黄梅戏在南洋也有声音的,徽班进京形成国粹京剧、黄山归来不看岳,作业自然好看了。
说黄山,想起来,当时我天天早上在地铁站拿免费报纸,中英文合版的,一次看见一个当地华人写五岳,把黄山放进了五岳,我写了封信发给报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为五岳正名,人家不鸟我。
但是我的那次作业,显然亮了老师的眼,他记住了我的家乡。他崇拜作家秋雨,知道他的妻子兰,兰是我们安庆太湖县人,在戏曲演员里是成就很高的,兰在我们那里家喻户晓,她的戏大家耳熟能详的。
好像还写了一次作文得到了老师的青睐,可能和别人比起来,我刚离开临床没了成就感,到了新环境那种失落对比鲜明吧。
后来老师还把他一篇刊发的文章发给我,是他收到了友人的礼物,进行品尝所写。我看到有点小感动,是因为他这篇文章里提到我的老家桐城。他收到的礼物是桐城小花,是我们当地的茶叶,说起我们那里茶叶,自然是六安瓜片有名,岳西翠兰也挺好。
但是桐城小花,是我们那里地道的家乡产品,味香色淡。
其实上课的内容已经忘了,写作也没有提高什么,阅读也没有扩展阅读,毕竟我们上课的定位是做老师去辅导学生的,怎么教才是重点。
记得钟老师提到《灵山》和《灵山》的作者,我们都一无所知,他说他看不下去那本书,我也就没有去找那本书。那时候阅读很少,人在异乡,为了钱和身份,人忙碌也很浮躁,没去好好读书,其实本地图书馆还是很多的。
我忘了考试是怎么考的,反正有几个老大姐大刺刺地让我给她们做作业准备考试的小贴士。
但是那次作业和考试让我认识了不少人,其中就有马来西亚女孩丽萍,她是幼师,原始学历是初中,所以基础比较薄弱,她希望我给她把关作业,辅导她考试过关。
我无法拒绝她的真诚。当时分小组要做小组作业,她就希望和我一组,然后还有一个武汉的运动员,运动员做作业基本是甩手掌柜,但是她很能说,滔滔不绝。
丽萍很开心,也不怕多劳多累,为聚一起做作业,把我们几个人叫到她住处,给我们做了几道菜,那是我第一次吃秋葵,她放了辣椒和虾一起炒的,颜色挺好看。
她介绍了她的家乡,马来西亚的一个半岛上一个县,黄梨之乡。其实,她在本地待了半辈子了,少小离家老大也未归。
丽萍大概是班上最认真的最用功的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