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一系列惠民政策的保驾护航。“单独两孩”,解家庭后顾之忧;户籍改革,还群众公平正义;农家书屋,圆农民读书之梦。。。。。。随着各项领域深化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各项惠民制度的出台满足了群众的期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惠民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不完善不到位之处:土地流转制度让开发商钻了空子,农家书屋软硬件有待完善,养老制度动向还牵动着群众的神经。这就需要在惠民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完善过程中着力,让百姓生活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制定惠民政策需要“对症下药”。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苦。惠民政策要做到用之于民,必先取之于民,倾听民声民意,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前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俯下身子、沉下耳朵、凝神聚气倾听群众的心声、关注群众的期盼、看到群众的疾苦。二是要舍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只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切切实实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三是要广开言路。开通各种民意征集渠道,如政府信箱、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最大广度最大限度地获得民意。
实施惠民政策需要“掷地有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关键在落实。惠民政策的落实必须做到实处,才能让政策的红利真正惠及百姓,反之,必然会违背政策制定的初衷,甚至影响政府公信力。因此,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领会吃透政策精神,只有从思想上正确理解,行动上才不会出现差池。其次要加大政策落实监管,明确职责和责任,防止“歪嘴和尚念经”的情况发生。最后,要对钻政策空子、侵犯群众长远利益等行为给予严厉打击,维护政策威严性,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完善惠民政策需要“放眼长远”。惠民政策不仅要授群众以鱼,更要授群众以渔,要顾及群众的长远发展,让政策的红利具备可持续性。比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改输血为造血,采用特色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旅游扶贫、教育扶贫等八项脱贫攻坚重点工程,帮助群众走自强脱贫的新路子,实现脱贫可持续。
小家背后是国家,大变革牵着小日子。只有通过对症下药制定政策、掷地有声实施政策、放眼长远完善政策,才能让民众触摸政府之心、感受政策之善、领略改革之美、赞叹生活之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