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啥狂
《长安三万里》的杜甫诗歌活泼可爱,少年轻狂的小子,跟教科书里忧国忧民的形象不一样。我一听这人设,感觉就对味儿了。虽然电影把杜甫年龄变得更小,和历史不太匹配,但单说年轻的杜甫,本来就很狂,这点没错。
他写自己很小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是中老年后回忆自己。但是少年英姿已经跃然纸上了。而他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也就二十多岁。后世王安石写差不多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时,已经是官了,杜甫还啥也不是呢,就有如此大的理想,这不是一个志向平凡的人能写出来的句子。
杜甫为啥狂呢?
当然还是因为他的诗歌好,特别是格律诗好。
昨天将的李白不会写格律诗的谣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李白格律诗确实有出律的地方。但问题的实质是,盛唐不是李白写诗出律,任何人写诗都可能出律——除了杜甫。原因是最严格的的律诗规则,其实是中晚唐才慢慢形成的。李白写格律诗的时候,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则,所以人家那时候压根就没有规矩,自然不能算是犯规。这就好像足球场上,你拿现代体毛越位规则去断定贝利某个进球不算,这就很荒诞了。
既然如此,为啥杜甫就孜孜不倦地写严格的格律诗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格律诗就是人老杜家的家学,不写格律就不配做杜家子孙。
杜家是源远流长的一个家族,最远可能要推倒春秋时期,太远就不说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文学史上“文章四友”之一,其文学成就就是给格律诗奠定了基础——看到没有,格律规则就是杜家人制定的。
所以,在大家都很宽松的情况下,杜甫独自坚持一种严格的规矩来写,完全可以理解为炫技。这就好像职业球员到野球场踢球一样,一个停球就立刻能看出和踢野球的区别——妥妥的降维打击感啊。
但是确实搁当时也是有点异类。毕竟盛唐风气,更喜欢还是李白的奔放自由。所以杜甫活着的时候,是没有被重视。时候来白居易他们发现前代居然有这么个大神。因为白居易也想炫技,结果发现,老杜把能炫的都炫了,所以说,白居易只能走通俗易懂的道路了。
对于家传绝学的自信,是杜甫狂的根本。
当然,杜甫性格肯定是受到了祖父杜审言的影响。其实杜甫的那点儿小狂,比起杜审言,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杜审言有多狂。
这么说吧,杜甫最多吹嘘自己厉害,杜审言则说自己就是历史第一人。他说我的文采天下第一,屈原宋玉辞赋都不如我,王羲之见了我也要俯首称臣。按照这个规格,其他古人大概支配提鞋了。
这种狂甚至不因为年龄增长而减少,反而还增加。他当科举考官时候,和当时另一个同为“文章四友”的苏味道一起评卷,出来之后,杜审言说,苏味道肯定要死了,别人大惊,问为啥,他说他要是看了我的评语,肯定会羞愧而死。也不知道苏味道听了会什么反应,不过应该不会有啥反应。因为苏味道就是著名的怂包,成语“模棱两可”讲的就是苏味道做官从来都爱说两口话。
直到临终遗言,杜审言还狠狠“凡尔赛”了一把,这一次自尊心被打击的是他的子孙。他的遗言说:“说我活着,老是压着你们出不了头。现在我快死了,对你们也是个安慰吧。但是我很遗憾,你们的水平没有一个能打的,找不到能接替我的人呀”——不知道自尊心被无限连环暴击一辈子的儿子中,会不会有不肖子孙脑子里一瞬间闪过“老爷子,我求你了,快点去吧”的念头!
说完,老爷子带着遗憾闭上了眼睛。
这才是大唐第一狂人的自信啊!
杜甫对自己这位祖父如何评价呢?
杜甫说“吾祖诗冠古”,我祖父诗歌前无古人!这简直就是小粉丝。
而杜审言最擅长的,恰恰就是五言排律,也就是杜甫的家传绝学。杜甫的狂,多少也是潜意识里有意无意向偶像爷爷学习吧。
所以不管盛唐时候人怎么写诗,哪怕是偶像李白怎么写,都跟杜甫无关。杜甫的第一偶像,始终是爷爷杜审言。
谁要是跟杜甫谈起格律,杜甫一定会笑,他心里会说:
“啥,格律?格律就是我爷爷定的!”
这是杜甫的绝学,也是杜甫的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