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架上翻书时,无意发现了这本书赶紧打开。本书讲的是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我想自己的孩子都4岁半了,再不打开看就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了。
今天只翻看了第1幕,我感觉到了这本书读起来很吃力,稍微快一点就困惑了,又回头到前面去看。书中提到了焦虑,现在的我们,不只有自身的职业焦虑,也有育儿焦虑。书中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养育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完全体验不到焦虑。焦虑本身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个体在应对危险时采取的一种必要而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孩子的成长会有焦虑和恐惧,孩子日后承受压力和主动处理焦虑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所以孩子从出生到学前,接受正确的有爱的养育很重要。正确的养育,包括恰当比例的爱和安全感,富有建设性的玩具,有益身心的同伴,坦诚的性教育,情绪的正常宣泄与适当控制等,从而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足够的养料。
反思自己的孩子幼年时,自己是否给出了正确的养育?心理健康的养料自己好像都提供了,自己可以得80分吧!我也了解了大部分孩子在面对恐惧时会用想象帮助自己减少危险,孩子在玩想象的游戏时,我们应该顺从他,跟着他的台词发展;而不要去摧毁他的想象,说这是假的。还有一小部分孩子可以用调查研究来战胜恐惧,他去了解一个东西是如何运作的,找到事情发生的原因。因此家里的东西常常会被他拆得七零八落。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是孩子面对危险保护自己的行为,就会批评斥责他,就会让他更加害怕和恐惧。
如果童年没有得到养育正确的养育,以后在成长中会出现很多反常的行为。书中列举了一个行为障碍:这些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邻居或学校里其他同伴的孩子,觉得自己是受某种幻觉的或驱使才这样做的。这种幻觉下,他认为自己有被攻击的危险,为了自卫他必须首先出击。自己的班级里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和同学发生摩擦时,总是说别人要打他,同学只要一说他的名字,他的反应就是说他的坏话。这是他的问题行为,都因为幼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了解他的家庭环境知道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现在一说起他的妈妈,他也是比较反感的。也许是没有得到爱,甚至就产生了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孩子的问题行为现象背后都有养育缺失的原因,而不是简简单单一个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要去了解他的成长环境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孩子的成长路上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我们作为家长或老师就应该学习一些养育知识,从而给出正确的建议,找到问题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