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十九大报告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人民教师的义务、责任,甚至是使命,作为一名团干部,更加要积极主动地发挥出特有的青春力量,下面我想从3点来分享一下对长宁教育建设中教师是怎么做的,团干是怎么做的。
一、把握教育资源整合的机会,教育公平先人一拍
长宁区最近在教育方面比较大的调整就是加大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力度,以及与华师大战略合作,围绕长宁区"国际精品城区"建设,整合区校资源。我认为长宁区要提升办学品质,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赶快抓紧时间把握好这个机会,主动对师资队伍建设、学科课程资源、学校文化共建有所更新迭代。以我们娄山中学为例,与泸定中学、虹桥中学形成了娄山中学教育集团,因为娄山经过多次并校,教育方法、文化氛围、课程内容等方面都需要调整,而集团化办学也就好像是给学校输入了新血液,比如各个学校的教研组进行联合教研,包括我们教工团会组织三个学校的教工团的联合学习活动,就这样,一下子把学校里的教学氛围给带活了,让老师们确实体会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带来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也开始听到身边一些家长会说,这个学校虽然一般般,但是现在和某某比较好的学校集团化办学了,师资配置好了,学校也开始变好了,我们家长还是比较放心的。这些变化真是让我感受到长宁教育的优质、均衡、卓越发展,就像(教育党工委书记王小柳)王书记说的,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有好口碑,都能成为好学校,老百姓都满意。
二、发现活力教育改革的机缘,教育质量快人一步
多年来,长宁教育已在一些方面形成响亮品牌和较强影响力,如分学段课程教学改革、"三个指数"评价体系改革、"活力教育,成就梦想"的改革等等。像娄山中学就是以"活力课堂"作为校级课题,每个科目的教师们都进行了一系列各种形式的探究。比如我所在的物理组,为了打造活力课堂,除了拓展学生的实验内容以外,尝试过把三棱镜折射出的彩虹打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尝试过思维导图、手绘小报等开放性作业,还尝试在物理课堂中融入初三的学业压力心理疏导、加入了解生活中电器参数这样比较接地气的实用内容,还有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教工团里的团员则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技能,打破课堂这个限制,前一段时间组织了学校的校园十大美景的投稿评选活动,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公众号的阅读量一度达到了接近4000,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师生重新认识校园的美丽,提升了师生凝聚力。我认为,以上这些都是活力教育的不同形式,但更重要的是打造了长宁活力教育的这个品牌,用成果打造区域教育的影响力,让其他区县、省市,甚至全国看到,长宁有"活力教育",有教育质量。
三、主动创造走出去的机遇,青春力量胜人一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了人才培养以及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的重要性,我觉得作为青年教师、作为团干,就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机遇,去往价值创造的高发地。
比如说,青年教师就应该主动参加跨区的教师交流培训,投身区域、校际青年优秀人才循环流动,甚至是参加服务全国教育的支教,比如克拉玛依作为长宁援疆对口的城市,带过去的教育干部(我很敬佩的鱼东彪老师)也已经成为了长宁的一块国际招牌。还有一种是去创造走出国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的机遇,比如用各种方式去了解基础教育体系最好的芬兰。而对于团员团干,则是要主动参与到服务长宁、服务上海、服务全国的行动中去。比如说以前长宁区建立国际精品城区留下过一个传统,也是就这两天在进行的,每年各个学校都会有一些青年老师在春运期间到虹桥火车站做的志愿者服务。这样的青春力量就是我们长宁国际精品城区建设的一个品牌。
作为青年教师,创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的新使命,既要传承前辈的精神与成果,更要把握教育资源整合的机会,发现活力教育改革的机缘,主动创造走出去的机遇,将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提升长宁教育的影响力、知名度,让大家知道,教育在长宁,让长宁教育走出区、走出市、走出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