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电话、微信、待办事项,仿佛一睁眼就自动排入大脑处理事项中,往往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寻求安慰“很充实”。
俞敏洪在《人生更高处相见》中,曾这样描述自己忙碌的一上午,终于忙完了所有的琐事,闲下来时光喝咖啡,然而这些仿佛又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些琐事。也许他无形中选择了“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这条路。因为大多数人,较容易选择相对难度较小达成的事项处理,因为这样会是你获得短期成就感,所以大部分时常把“重要”的事,一托再托。而实际上对你有影响力的往往是“重要”的事,如看书、健身、创造性发展的工作等等。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曾说过,任何重要的事情都不应该被琐事所左右。这些琐事正是我们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但你应该为了自己,把个人创造性发展视为重中之重。
“你在闹么?”
“别人工作,你看书?”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这样,而是要重视这种观念,通过《刻意练习》默默地强化自己长板。
众所周知,莫扎特虽英年早逝,却是一位高产作曲家。他总是把他的音乐放在第一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能作曲——进餐、聊天、打台球,甚至他妻子在隔壁房间生产时仍创作了大量音乐。
《刻意练习》书中对莫扎特这一神童做了深入研究,得出刻意练习训练时间比智商更重要,正如一谈到下象棋大师就是智商高的代名词一样,其实不然,研究发现他们智商并没有高,反而是对于心理表征的数量和质量大有裨益。
艾萨克·阿西莫夫曾说“没有一个明智的决定不是除了照见现实,还能照见未来。”那么,不妨从此刻开始考虑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并通过刻意练习优化自己的长板,使心理表征数量和质量达到最优,就如奥运冠军,一听号令就毫无悬念拿下冠军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9086674/f7ee9969c20c9ac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