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与字的学问

名与字的学问

作者: 琴心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24-07-07 22:54 被阅读0次

      今天名字是一回事,就是指名,古代名与字大不同,很有讲究:

        上古时代贵族男女,都是既有名又有字的。名是生下来不久之后就有的,字则是到了一定年龄才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

      这种风俗礼仪大约在原始氏族社会已有,至周代以后发展趋向完整,成为士大夫阶级一种重要的礼制。《礼记》上还写有:“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由此可见,周人对于名字的称谓是有一系列古规定的。当时名字取字,本有通则,一般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但是后来随着时代不同,风尚各异,上古时代那些崇尚质朴的字,到中近古时期,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特别注重文饰,而且还比较多地取义于经传诗文。

      在盛唐时代,为数众多的诗人群体把诗词艺术推向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当然对于自己名讳的取字也有了更为复杂的考虑。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还是可以大致划分出一些主要类型的。

      首先第一种类型,应该是和名字有相应关系的取字。比如说诗风上比较相近的“元白”两人,取字就用的都是近义相协。

      白居易,唐人,字乐天  《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侯命。"又《哀公问》:“不能安土,不能乐天。"居易即安土。又《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再比如同一时期的杜甫,唐人,字子美  “甫者,男子之美称,”故以美应甫。“子”亦有男子美称。

      也有反义相协的,比如王勃,字子安,唐人  勃、安反义相协。《说文·力部》"勃,排也。"段玉裁注;“排者,挤也。今俗语谓以力旋转曰勃。排挤则会动摇,故以“安”应之。

      另有一些诗人的取字虽然也是和名有近义相协的关联,但是联系起来要曲折一些,多引经据典。李商隐,字义山。《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商末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以为“以臣弑君”,叩马而谏,太公称为“义士”,舍而不杀。周朝建国后,“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上”。故以“义山”应“商隐”。

      学习和发掘古代诗人名与字联系的整个过程中,发现这是一门很好玩的学问,古代称之为“姓名解诂”。它能够帮助我们鉴别名与字,区分字号。而且古籍中可能出现一些讹误,我们也可以借助正确解诂人名来进行校勘。这样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喜欢的诗人也是极有帮助的。

相关文章

  • 名与字

    《道德经》第25章,老子说“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一般直译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勉强取字...

  • 苏沂 名。 不大不小,两字,三字,亦或四字。 小小名字,学问可大哩~ 今天分享几个Boy名,古风,禁欲,学院风~ ...

  • “ 己”字的学问

    哲学意涵编辑 “己”既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在宇宙意义上立论的;也是事实上是我们认为生命个体即是个“己”。 所谓“...

  • 涵养

    中国旧有教育,标举涵养二字,注重德性之熏陶,与现代所谓教育,趋重学分不同。有学分,未必有学问,有学问,未必有涵养。...

  • 【经典】屈原诗集(收藏版)

    屈原 战国时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名平。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公族。事楚怀王,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学问博...

  • 儿童学习-“名”“字”“号”的区别

    昨天女儿放学问我一个问题,“古人,为啥有名,还要背他们的字,字是啥意思?”这还真把我难住了,今天特意查了一下。“名...

  • 名    字

    任它桎梏于心 糜烂于口 我终将不提 只记来日方长 凭细水长流 你的名字刻在谁的心房 谁的名字又...

  • 《 名 字 》

  • 名 字

    名字,从表面上看只不过是一个人的符号。然而,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任何人都不允许他人怠慢甚至侮辱自己...

  • 名 字

    名字,从表面上看只不过是一个人的符号。然而,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任何人都不允许他人怠慢甚至侮辱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与字的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eo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