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点,麦当劳灯火通亮。
当一个永远拥挤的地方空了出来,会有种奇怪的尴尬。要是在周末的中午,这里可是位置都找不到一个。从补习班出来的中学生把书册全部摊出来,低头写作业。成队的东南亚女佣在这里聚餐,有时候还带着家里的小孩。他们会到处乱跑然后被呵斥,胆子大的则不依不挠地要玩具。没地方去的大学生占了角落的大桌子,旁若无人地玩桌游。要分出胜负的那一刻剑拔弩张,直接吼得全场人注目过来,然后自己才发现有点丢脸,收敛了下,不过也维持不了五分钟。偶尔还有拖着行李的游客。如我般的街坊要想吃个包,排队都要十几分钟,还只能拿走。
现在的人屈指可数。
擦桌子的是个大妈,看年纪五六十了。在香港聘用上了年纪的服务员几乎是行规。他们在茶餐厅端盘子、为连锁快餐送外卖,或者顶着烈日发传单、举广告牌。政府鼓励老年人散发余热,延迟退休年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显得有点逃避责任。在强积金制度前,政府根本没有退休金,非公务员只能靠子女赡养或者以房养老;称为“生果金”的最低保障少得可怜,领取率很低。很多老人宁愿去捡纸皮箱、卖废品,也不愿意“被施舍”。很多老人到了花甲之年,依然要工作到三更半夜。
在柜台后面的小姑娘打着瞌睡。没有人来点单,她自然没活干,可又不能走。她最多二十来岁,带着副胶框眼镜。白天也见过她,应该是全职。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愿意在这里努力工作,实在不易。在这个大学录取率本来就低的地方,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心仪的工作。金融业和咨询业成为就业的唯一选择,即使每年的招聘都是饱和,也吸引着所有专业的毕业生投靠。另一方面,低端的职业无人问津。某餐厅的洗碗工月薪曾飙升至两万,店家还在厨房特意安装了空调,希望有人来应聘。年纪大的干不来,年纪小的不愿干,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一直是政府被追击的问题。可惜没有像样的方案提出。
一个角落里,一个穿西装的人在吃着东西。这座城市号称不夜,但真正二十四小时营业能吃东西的地方还真要找一找。他可能刚下班。这座城市的人对工作时间有着令人不解的执着,加班经常是不成文规定,亦或者是默认的潜规则。从这个角度看,就业市场的真正时薪应该打一个大折扣。由于工作强度过大造成的健康问题令人困扰,而又无法解决。
另一个角落有个人躺在椅子上睡着了,脚边放着一个大袋子,估计是他全部的身家。无家可归的人在这里不会被驱逐。这个由房地产撑起来的经济体万分谨慎地盯着楼市的泡沫,生怕它破灭。政府在不断减低非本地的房屋需求,可惜供给也没法跟上,弹丸之地土地实在太稀缺,而低价的公屋又供不应求。政府在向高空和填海方向寻求新的出路,但房价仍然没有下降的趋势。
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买一个巨无霸,看要花多少钱,对比其他的消费支出,就可以估算出当地的物价,这被称为“巨无霸指数”。而显然观察它深夜的人员组成也可以发现这座城市隐藏的萧条。当一个永远热闹的地方静了下来,当繁华散去,贫富显露,这座城市的不合理也就暴露。虽只冰山一角,但真真切切、一清二楚。这是繁华背后的尴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