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汉武帝的独断专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受害人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出生于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出生在史官世家。他的祖先从周朝起就担任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毕生致力于修史,撰写一部史书成为了他毕生的心愿。司马迁十岁就开始诵读古文,他的教育得到董仲舒和孔安国等名师指导。大约在20岁左右,司马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遍历大江南北,考察历史遗迹和社会风俗。他的旅行持续了大约10年,覆盖了长江、黄河等流域,成为了一个广闻博识的年轻人,也为他的写作积累了众多素材,父亲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他也不负所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司马谈因病不能随行,忧郁而死,司马迁也秉承了父亲的遗志,历经坎坷,忍辱负重完成了《太史公书》,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史记》。
汉武帝刚开始对学问丰富的司马迁赞不绝口,还命他为郎中,还跟其他人改革历法,参与完成了著名的《太初历》,秦朝时,以十月为一年之始,但太初历,以正月为一年之始,一月的日数为29.53天,一年的日数为365.25天,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汉武帝虽然平日忙,但是有空都会去检查司马迁的工作,突然有一天他看到司马迁所记载的历史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暗示司马迁修改历史,但是司马迁是一个有良知的史学家,做事也力求史实,他并没有按照汉武帝的意思去做,于是刘彻开始对他产生了不满。直到有一次由于李广利的指挥不当,李广的孙子李陵遭到匈奴人围攻,被俘投降,汉武帝得知后非常震怒,很多朝中文武百官都落井下石,只有司马迁为其辩护求情,认为情有可原,保住性命,以后还会效忠皇上。气头上的汉武帝根本听不进去,于是把司马迁关进大牢,准备择日处斩,李广的孙子李陵的家人也全部处死,从此一代英雄的李家在中原就此绝后。而司马迁最后选择了宫刑,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忍辱偷生,以惊人的意志力坚强地活下来了。六年后得以出狱,汉武帝此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任命司马迁为中书令,司马迁也埋头苦干,终于完成了史学巨著《史记》,鲁迅先生对他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既是史学名著,也同时是文学名著。公元前87年,司马迁逝世,终年56岁,具体死因不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