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讲脏腑虚位,这在常理上确实有些说不通。说传统中医望闻问切,不用看医院检查报告和化验结果,这个好像还说得过去。黄帝内针跳过脏腑辨证,竟然就可以下针,而且效果还那么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的难以置信。
黄帝内针跳过脏腑辨证,跳过病名、指标,实际上是化繁为简,直接在证上做功夫。对这个理念真正有所理解,需要在用针过程中逐步体会和明了。所有的病,不管是在脏腑,还是在其他部位,最后的表现形式,几乎都是以证出现。黄帝内针大道至简,它把各种病名、病因,全部归集到证上,然后在同气的前提下,以经络为载体,抓住阴阳这个根本,改变局部运行环境,从而实现阴阳平和、身心健康。最为巧妙的是,黄帝内针执简驭繁,抓住证这个纲,让本来很复杂的事,一下子简单化处理了。
什么是证?《黄帝内针》书上讲,证是患者对身体问题的综合表达,是病证、病因、病治的三合一。我的理解就是一切不适症状的总和。证和症的含义不完全相同,证的范围比症更广一些。不过是现在证和症已经区分的不怎么严格,有时候甚至理解为一个概念。为了表述的一致性,也为了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以后一般都以症来表述。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症,可以表现为酸麻沉胀凉热痒痛,等等,比如说,膝盖痛,那痛就是一个症;脖子酸,酸就是一个症;胃部寒,寒就是一个症,余此类推。这些症,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实际上症的范围还要广得多。比如说,脸上的斑是不是一个症?皮肉的肿是不是一个症?再比如说,失眠是不是一个症?口渴是不是一个症?便秘是不是一个症?概括来说,无论是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身体上所有的不适,在黄帝内针的辨证体系里,都是作为一个症来看待。
这里还可以细分,以失眠为例,是睡不着还是容易醒?是在凌晨一点前醒,还是一点到三点醒,还是三点到五点醒?这里面根据子午流注来看,又是一个辨证的范畴。当然,症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这个需要大家在用针过程中细细领会。所以,对症的划分,我们大致可以从定位和定性来理解。能够定位的症,当然是按照法则很容易处理。对初学者来说,难的是一些需要定性的症的处理,不容易很快掌握,需要慢慢的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些经典来不断提升自己。学会黄帝内针,基本是一阵子可以实现,但是学好黄帝内针,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间。
症的概念明确了,黄帝内针就有了下手处。所谓随证治之,就是抓住症这个牛鼻子,根据黄帝内针四总则来下针。如果患者有多个症,我们就率先以主症为突破口,一个一个来解决。在实际用针过程中,其实很容易被病名、指标以及脏腑的辨证带进去,所以初学内针要坚守原点,遇到问题更要及时退回原点。原点是啥?原点就是随证治之,就是四总则,就是内针规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