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被特定的人吸引

作者: 花溪映雪 | 来源:发表于2017-12-29 15:25 被阅读308次
    我们为什么会被特定的人吸引

    我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为什么会被某一类人吸引,他们身上的某一种特质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让我们深陷其中。我们以为我们会理性的选择,外貌,学识,收入,地位等等都是我们择偶的条件,可却不了解吸引我们的特质可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早已标注好了,完全不受理性的控制。

    生物人类学家、心理学家Helen Fisher博士在他的书《爱的剖析》中写到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份“爱的地图”,上面标注着自己喜欢的伴侣的特质,这份爱的地图会在潜意识中影响人们对伴侣的选择。童年的环境和遭遇,周围人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地图上的内容和标识。

    而首当其冲影响者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会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处事模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童年的经历让我们形成了一些应对世界和处理难题的方式,这些方式曾经帮助过我们也保护过我们,我们相信也愿意继续相信就算我们已经长大成人,环境已经改变,但小时候就建立的模式和处理方式依旧可以是处理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

    如果我们从小面对的是一个凡事咄咄逼人,控制欲很强的母亲,而我们习惯了用沉默和疏离来躲避母亲的强势,那么长大之后我们也可能选择一个像母亲一样的伴侣,因为伴侣的咄咄逼人提供了可以继续保持沉默的情景,让我们可以一直待在熟悉的模式中。如果我们从小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是忽略和蔑视,我们一直学着讨好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那么在寻找伴侣的时候,有很大的可能选择一个很难被取悦的对象,继续构建自己熟悉的情景。

    如果我们有一个酗酒成性的父亲,与父亲的相处模式可能会延续到自己的选择中,选择伴侣时也会选择一个酗酒的男人,因为潜意识里与男人的相处模式就应该是与父亲一样,又因为小时候看到父亲酗酒想阻止他,帮助他而无能为力,长大后,就会找一个相似的人试图改造他,拯救他,同时完成自我的救赎。

    所以小时候用来保护自己的方式和建立的认知模式反而将我们带向了错误的方向,让一个经历过痛苦的人反复经历痛苦。所以说,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自己的婚姻状态中延续原生家庭的模式,不幸的依旧不幸,幸福的会愈加幸福。

    另外我们身上所具备的特质也决定了我们会爱上谁。

    有一种是互补型,我们本身被自己的人格特质所困扰,所以更倾向于找另外一个人来弥补自己的局限,例如,内向的会找一个外向的人,而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可能会找一个神经大条的人。

    另一种是对所存在心理障碍的匹配,一个边缘型人格的人会找一个依赖型人格的人,一方依赖对方,另外一方却依赖对方对自己的依赖。

    Fisher博士根据自己的研究,将人们分成了四种气质类型:探索者、建设者、指导者与协商者。

    探索者天生热爱自由、具有异于常人的好奇心、他们更具创造性,天性更加乐观。

    建设者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会做好计划,他们做事谨慎,在下决定之前,他们会反复斟酌考虑。

    指导者,乐于分析,喜欢精确,他们倾向于了解事物的原理。他们在做决定的时候,感情的因素很少会影响到他们。他们也比较有决断力,不会优柔寡断。

    协商者注重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善于与他人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所以他们在做决定时往往会比较顾及他人的感情,共情的能力很高。

    Fisher博士认为,气质决定了我们天生会爱什么类型的人。探索者与建设者更倾向于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而指导者与协商者则会被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吸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会被特定的人吸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ni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