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系统里有许多现实向文字低头的例子。如果我要量自己桌子的宽度,要用哪个度量衡单位无关紧要。不管它是200厘米还是78.74英寸,桌子的宽度并不会有所改变。但如果是官僚体系要衡量人的时候,用哪个标准差别就很大了。
学校一旦开始用说一不二的分数来评估学生,数百万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分数是历史相对晚一些的发明。
狩猎采集者从来不需要用标记来评估自己的成就,甚至在农业革命几千年后,也很少有教育机构会使用精确的分数。
到了年终,某个中世纪的补鞋学徒并不会收到一张纸,说他的携带技术拿了个A,但鞋扣技术只有C-。在莎士比亚时代,牛津大学的毕业生离开学校时只有两种可能,即拿到学位或是没拿到学位,从来没人想过要给某个学生74分,另一个学生88分这种事。
直到工业时代,出现了大众教育系统后,才开始固定使用精确的分数。先是工厂和政府习惯用数字语言来思考,接着学校也开始效仿,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平均分数来判断学生的素质。
至于老师和校长的素质,则是根据学校的总体平均分数来判断。官僚体系采用这个标准之后,现实就变了。
一开始学校的重点应该是启发和教育学生,而分数只是衡量是否成功的工具。但很自然,学校很快就开始一心追求高分。
每个孩子、教师和督学都知道,考试考高分需要的技能,与真正了解文学、生物学或数学所需的技能并不相同。
每个孩子、教师和督学也知道,如果被迫两者只能选其一,大多数学校选的会是分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