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句话从我上小学时就听过。那时候不明白,只觉得好玩儿,现如今却整天在铺天盖地的考试中和学生们轮番作战。学生考试、订正改错,老师阅卷、讲评,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
临近期末,我们初四数学重点做了2015、2016、2018、2019、2020年的期末考试题,为了保证考完试之后的试卷讲评质量,我把考过的试卷全部剪碎成单个题目,重新打乱顺序,再次组卷,印出五套《初四数学专项复习题》,让学生再考、再练。这样做有必要吗?有,因为你会发现“讲过的题目仍然不会”的同学大有人在,这是令人最难过的事情。尤其将选择改成填空,将题目改头换面,学生会完全找不着北。
考点摆在那里,知识点就那么多,题型翻来覆去就是这些,为什么有些学生总是“油盐不进”呢?说实话有些学生的智商并不低,可他的学习成绩令人堪忧,归根到底是“态度”问题。
从上周开始我采取小组捆绑评价机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们在订正过程中能更加主动的汲取知识、巩固知识。通过这个小的举措,学生们的答卷的确有效果,可以说每位同学只要认真去做的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通过这样捆绑评价,我发现学生们听课认真了,讲过的题不能说百分百,至少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够过关。另外,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取得分数的答题技巧也在进步。
今天花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考了2020年的期末试题,一共三张试卷150分。第一个45分钟学生们只做前三试卷,分值110分,第二个45分钟做最后一张试卷,分值40分,因为最后的三道大题有难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阅卷,发现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时间分配,答卷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正式考试的时候,如果能够这样安排,还能够有30分钟进行整合,检查前面没来得及做的题目。合理有效的分配考试时间,真的很重要,需要学生在一次次考试中摸索,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在考前多次进行模拟考试的原因,如果考试中的某些东西让你感觉没见过,那是因为你在掌握的流程中发生了某些变化,而你可以完全控制住这种变化,例如你可能会在审题时太过着急,所以考题显得好像是更难了,但只要慢下来,你就会发现他们还是那样。你所讨厌的那些小考小测,其实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能改进你所掌握的流程,并让你专注于流程本身,这样一来考试那天,你所见到的任何内容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正如格言所说,“拿用的标准去练,才能拿练的成果去用。”
一位成熟的驾驶员在驾车时很少去想该用哪只脚踩刹车,哪只脚踩油门。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到哪里应该拐弯儿了,都是自然而然的一些动作。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回忆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家的,其实是忘记了自己回家的某些细节了。因为这些连续的动作是我们日常操作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卖油翁》里说的“无它,唯手熟尔”其实是至理名言。
学生时代所面对的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将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所面临的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哪个更难呢?现在的每一次小考都是在为人生的大考做准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