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逸图》是晚唐画家孙位唯一的传世之作。此画以四位在山林间饮酒清谈的魏晋文人为主要人物,突出了这些人物的高逸品格,表达了画家对当时社会腐败的不满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f680564d0c4e564c.jpg)
画面中,四位坐在地毯上的文人分别是山涛、王戎、刘伶、阮籍。
没错,他们就是“竹林七贤”中的其中四位。
另外三位呢?不知什么原因轶失了。且不止这一幅,古代有很多名画都曾经被截开过。
这幅画的卷首,有宋徽宗题写的《孙位高逸图》几个字,表明当时两种情况:一是无法确认画上的人物究竟是谁,二是当时就已经是残卷了,所以不能再用“竹林七贤”这个名字。
目前这四个人物的身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上海博物馆的文物鉴定专家,承名世先生经多方考察,做出的最终结论。
画面中的四位贤人,都为坐姿,但仔细观察,又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从右往左,第一位是山涛。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55fbd6e39c051dee.jpg)
山涛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也是一直在做官的人。
画面上,山涛穿一条魏晋士大夫常穿的长裙,裙子的上半身只有两条吊带。
这时我们看这吊带随意地搭在胳膊上,袒胸露腹。肩上披襟也是随意披着,显出了当时的不拘小节的士大夫形象。
但是他的腰身挺直,双手抱右膝,显露出了几分自持。
相对而言,山涛是其中较有自制力的人,他喝酒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喝下去。
他崇尚清谈,但也努力做一个好官。
画面也把山涛的这个性格特征表现的非常明显。
山涛身侧的小童,手捧古琴,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山涛的洒脱又自持的个性。
画面上的第二位是王戎。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1d3fa1de57733ef3.jpg)
王戎赤足坐在华丽的地毯上,右手拿着一支如意,左手手腕搁在右手之上,目光炯炯看着前方。
如意本是挠痒的工具,在这里则成了表现随意自在的个性的道具。
王戎的身前放着一本没有打开的书,侧后身恭立一小童,小童怀抱着一堆书卷。
这里用书来显示王戎的学识,也表明了竹林七贤在文学思想上的造诣很深。
右起第三位是刘伶。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4c158a6efff54474.jpg)
画家笔下的刘伶蹙眉回首,已显出醉意。身后侍童捧上唾壶。
刘伶嗜酒如命的个性在这里明显表露了出来。
虽然四人身边都有酒具,只有刘伶沉迷其中,双手端着酒杯不放。
他的身前,摆放着盛酒的巨大器皿,旁边一个盘子里放着数个酒杯。
估计一个酒杯都不够用了。
刘伶用醉酒的形式放浪形骸,表达了他追求自由放达的性格特征。
画中最左边的是阮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5b86cb5df55c0c8f.jpeg)
阮籍也是在朝为官的人,画面上,他衣着整齐,手执麈尾。
塵尾是当时士大夫的惯用之物,具有“领袖群伦”的象征意义。
阮籍身旁的侍童,正手托酒器,躬身等待。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在饮酒清谈的同一个大背景下,每个人物的个性又都各有不同。
阮籍为人谨慎,刘伶饮酒无度,王戎随意自在,山涛自信洒脱。
《高逸图》为横卷式结构,画家在人物之间用芭蕉、菊花、松树、怪石等物体相隔,同时也烘托出了他们隐逸山林的环境背景。
同时,用小童加以衬托,更加突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从色彩上看,画面用色浅淡,象征隐士的品性高洁;而靠垫和地毯的繁复华贵,浓墨重彩,则突出了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名望地位之高。
《高逸图》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作者孙位,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擅画人物、鬼神、松石、墨竹,尤以画水为最妙,所谓“孙位之水,张南本之火,几于道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