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写作灵感来源于姜老师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写作能打怪?》,姜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的3个妖怪:太舒适、梦太美、太完美。
由于在写作路上断断续续地摸爬滚打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有过放弃、有过沮丧、也有经历过惊喜,读完姜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我想到了我在在写作路上的3个拦路虎。
写作路上的3个拦路虎:沉浸舒适圈、心存幻想、追求完美。
01沉浸舒适圈
写作这件事情很难吗?其实不难,只要一台手机,或者一个本子一支笔,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写作。
写作很简单,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写作也可以很难,它难的是无人问津,难的是自我怀疑,难的是坚持输出。
我刚开始接触自媒体写作,绞尽脑汁写下千字文章,各种适合文章的金句恨不得一股脑儿都用上,用语文老师的话来说,金句可以给文章起到点睛之笔。
然而,我花上几天写出来的文章,想尽脑海里的各个例子,最后才完成一篇自嗨文,结果就是,少得可怜的阅读量。
此外,肚子里没有墨水,东拼西凑出来的文章已经耗费了脑子里大部分的内容,于我而言,下一篇文章写上200字都是一大困难。
再看到别人可以轻松日更,每天写的内容不重复,还很精彩,我不禁怀疑自己没有写作的天赋,我也许不太适合写作。
直至看到许多自媒体写作者,他们在辞职做自由写作者之前,也有经历过长时间的默默耕耘,我看到他们的耕耘时间都是用年来计算时,我才知道这世界没有太多所谓的捷径,只有扎根。
著名的竹子定律告诉人们:向下是扎根,向上是成长。根基越深,向上生长的空间越大。
人生亦是如此,人生需要储备,可是又有多少人熬过了那三厘米的扎根。
在写作路上,写的内容没人阅读,就怀疑自己不适合写作,没有内容可写,就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灵感,不能持续写作,就觉得自己阅历不丰富。
这些问题,在写作路上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拦路虎。
没人阅读文章?那就去和优秀文章对比,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对标优秀文章,拆解他人写得好的地方,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持续写作。
没有内容可写?如果只有输出没有输入,那这个人就算再有才也终会有江郎才尽的时刻,我们的写作之路应该是随着我们的阅历及知识,在逐渐变化的过程。
不能持续写作?是没有时间还是没有内容可写呢?
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
所谓的没时间,只是自己找的借口,没有内容可写,那就多读书,多输入知识。
这些都是我在写作路上曾经出现过的想法,这些想法的背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舒适圈中,我企图每一次付出都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写作就像田里的禾苗,它需要慢慢汲取养分,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生长,拔苗助长并没有让它快速长大。
它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学习知识,用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富有知识,才能真正写出有内容的文章来。
02心存幻想
在这个网络遍布的社会,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年入百万,月薪轻松十万的文章,尤其是在写作道路,分分钟月入过千过万的人大有人在。
看完这些文章,人们就想着只要和他们走一样的道路,自己也可以轻松月入过万。
可是步入这个行业之后,才知道没有说的那么简单,那些月入过万的人并没有告诉你,他们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收入为0,甚至是负收入的状态。
而自己现在在走的道路就是他们最初走的道路,很多人并不愿意用时间去沉淀自己,只想着一步就可以跨过那些障碍。
当现实与想法有了距离,人们就会陷入一种困扰,陷入想做与做不了的矛盾境地。
幻想一步登天,反而弄巧成拙。脚踏实地、学会接受才是成熟的表现。
铁杵磨针的典故告诉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不行动的想法只会是幻想。一根铁杵,如果人们只想着把它磨成针,却不付出行动,这个想法只能是一次幻想,只有付诸行动,才可以完成生活中的诸多不可能。
同样,写作路上,想要写出一篇好文章是每个写作者的追求,但是完成一篇好文章的前提是需要先开始,只有不断地完善才可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写出好文章可以收获名利,可以带来满足,带来自信等等,这些都是好文章背后的福利,而这些都是之后的事情,我们的目标是需要写好每一篇文章。
就如我们可以用针来缝衣服,但是铁杵并不是针,它需要多次打磨,才有可能成为一根锋利的针。
完成这些目标的背后,需要我们把每一个计划落地,实现好每一次行动,才会在日积月累中收获惊喜。
03追求完美
有的人说我写得不好,所以我先不写,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在写作上写得不好的大有人在,正因为写得不好才更应该现在就开始写作。
追求完美的心理阻碍了人们前进的步伐,只有先完成才有可能完美,也只有完成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去修改去完善。
作家叶兆言曾说:“一个文学爱好者如果不写够一百万字,根本不必去评价自己能不能走写作这条路。”
我想在写得好与不好这个问题上,先写够一百万字再说,一个常年不写作的人,一开始就想着要写出好文章来,这个几率小之又小。
更多的是,长年累月地坚持写作,最终才有昙花一现的可能。写作要熬,不仅仅体现在创作过程中的煎熬,更是一种常年累月地坚持写作。
著名作家毛姆,他的经典作品《月亮与六便士》在发表前,他还只是一名碌碌无名的写作者,在此之前,他写过的许多作品都不被人熟知,甚至现在人们对他之前的作品都不甚了解。
然而他后来的作品《刀锋》、《面纱》等被人流传,反复翻阅,在毛姆的作品上我看到了他对人性的深度解读,每次读到他的作品,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就是这样的文学巨父,毛姆从无名小卒到被人传颂,他走过了许多黯淡无光的日子。
张爱玲的作品,里面的句子形象又贴切地描述了她想象表达的事物,那句
“也许每一个男人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则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意,也体现了得不到就是最好的情感。
张爱玲的才华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来,每每读到张爱玲的作品,我就恨不得把上面的句子摘抄下来,就是这样有才华的张爱玲,她也遭遇过被人拒稿,没有经济来源的潦倒。
不管是毛姆还是张爱玲,他们都没有放弃写作,就算是写出来的作品不被认可,他们依然持续地写作,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有优秀的作品流传至今。
有时候,不完美才是最大的完美,断臂维纳斯雕像被公认为是迄今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例。
在写作之路上,我认为追求完美是终极目标,不应该是我们没有开始写作的理由,等到写好再开始写作,什么时候才会写好呢?
今天团队的组长说了一句话,他说“没有人能成就你,只有你做的事能成就你,你做的所有'小事',都是在推动你持续做'大事'。”
在写作路上,每一次输出与输入,都在为未来的文章打下地基,每一次付出都不会白费,你只管前行,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以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