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俞敏洪/《不负我心》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和老师可以作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们平等对话,就变得特别重要。一旦进入平等对话,孩子就没有了恐惧感,他就会什么都愿意说。
很多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先想父母、老师喜欢听什么,之后再把它表达出来。孩子从小就不是按照内心世界来表达,而是按照成人想听什么。
这个问题严重一点说,就是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不真诚表达。如果长大之后,虚伪的表达变成了习惯。———俞敏洪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要“看眼色”,在家里小心翼翼地生活,长大后,肯定会逃离这个家。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有个情节很能代表。
女儿早餐的时候跟妈妈说放学后跟同学去看电影,妈妈得意地说:“你今天穿的衣服是妈妈给你选的,跟同学去看电影穿很有面子吧?”
蒋静下意识地点头。
而晚上,蒋静在同学的簇拥下出现在迪厅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妈妈给买的外套扔得远远的,穿着紧身牛仔皮衣,纵情地高歌、敲打架子鼓。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影片演绎的情节。
孩子在你面前一个样,在同学间又是一个样。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虚伪”?
多半是父母情绪的不稳定,让孩子的情绪也随之波动。
孩子想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数不尽的方法,家长根本无从阻止。而越是被保护得非常好的孩子,叛逆的几率就越大。
总是压抑的氛围中,当孩子找到出口的时候,情绪往往会像火山喷发一样不可抑制。
也更容易出问题。
能把孩子当成朋友的家长并不多,这跟家长对孩子的爱有很大的关系。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少吃亏,甚至不吃亏、不走弯路。
而能理解孩子,懂得有些弯路是没有办法避免,越早舍得让孩子吃苦头的家长,孩子才能成熟得越早。
而年青时候吃亏、走弯路,总比老了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