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老师要和孩子对谈时,在姿态上这样准备好。
在肢体的仪态上,归纳下列几点:
1.让自己的肩颈处于放松状态。
2.双手自然放置,不做出指责、讨好、超理智与打岔的姿态,专注且放松地对话。
3.眼神与谈话的人,尽量维持同一水平,亦即眼睛的高度相当。
在说话的语气上,归纳下列几点:
1.说话的声调尽量平稳,勿将声音紧缩在喉头处。
2.语速平静缓慢,切莫急促。
3.说话之前深深呼吸,安定自己的内在。
压抑情绪,会让孩子错过学习处理情绪的最佳时机
情绪会影响大脑皮层的变化,很多的证据显示情绪与脑部发展有关联。
疏导孩子情绪的方式,落实在策略上不难,首先是梳理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语气面对孩子,其次便是共情孩子情绪。共情孩子的情绪,不代表认同孩子的行为、观念与期待,而是接纳孩子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过程。
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拥有情绪,就是共情孩子情绪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说:“我这样说,你会难过吗?我这样做,你会生气吗?面临这种状况,你会害怕吗?你有什么感觉!说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说到那件事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各种情绪探索的方式,称为“由感受切入问题”。这些方式有助于迅速厘清问题的源头。
当有大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情绪不稳定状况也就相对减少很多,孩子的思维与情感也往往变得深刻多了。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很调皮,又沟通不了,作为成人我们要检视一下自己情绪是否稳定。是否学会了接纳与关怀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