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北大学
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作者: 懿霏 | 来源:发表于2017-11-16 16:38 被阅读0次

    七月的古城,酷暑难耐。我们坐在主楼的房间,却顾不得丝毫夏日的炎热,九十余人安安静静围坐在一起,听着王老师和刘学长的声声叮嘱与激励,大家的心中都燃起了熊熊斗志,憧憬着明日的征程,期待着自己的收获。

    第二天一早,我们终于要出发了!在车上,我们进行了最后一遍的访问提纲的梳理,聊着即将到来的未知旅程。终于,在结束将近两个小时的大巴车旅途之后,还没等我们发愁如何从县城到同口镇,下车就发现了一辆写着“安新——同口”字样的公交车,我们满是兴奋地跑上车。我们知道在这里,不久之后,一条条康庄大道将纵横新区,一座座高楼将拔地而起,这里将彻底大变了样。

    下车后,按照高叔叔的指引,我们一直沿着村里的小路向里走去,离着好远就看见一个瘦小的身躯蹲在墙边,朝着我们来的方向张望着,寒暄过后,我们才仔细端详了这位瘦弱的老人,满头的白发,松垮的皮肤,瘦弱的身躯完全撑不起身上宽大的衣服,但走起路来却好似风一般的迅速,这哪是我们从电话中听到的“高叔叔”啊,分明就是身子骨依然硬硬朗朗的高爷爷啊,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传统音乐会的继承人?

    一进家门,眼前的情况深深震撼了我们,大门是用庄稼秆做成的,极其难开,再往里走,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庭院整齐利落的出现在眼前,高爷爷赶紧招呼我们往里走,走进屋子里,这里的情景才真正惊呆了我们,黑漆漆的屋子只有一扇小窗户能够透风,地上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土,上面的房梁上悬挂着一个吊扇,大概是这屋子里唯一的一个电器,不大的炕上一卷行李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一起,看得出来,这是一位独居老人。

    在和高爷爷的攀谈中我们得知,他是同口村音乐会的第五代继承人,同口音乐会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汉族传统艺术,主要表演冀中笙管乐。冀中笙管乐是河北省民间音乐的代表,历史积淀丰厚,特色鲜明,保护存续状态良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所依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在当地很受群众欢迎,当地人民政府也非常重视、支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保护措施力,符合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条件。

    同口音乐会始于明朝,历经清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为明代一道士所传属北乐。乐队由笙、管、笛、云锣、鼓、镲、铙、钣、铛子等乐器组成,乐曲保留了明清时代并融纳了更古的曲目,具有深远的历史元素。该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当地代代相传,沿袭不衰,主要为本地丧礼、民间祭祀和社会、政府部门庆典活动无偿服务,在汉族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寄寓了汉族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

    同口音乐会始于明朝,历经清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为明代一道士所传,属北乐,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同口音乐会所保存与使用的乐曲以及乐器对于研究冀中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是不可多得的集当地人民智慧于一成的艺术瑰宝。

    紧接着,高爷爷还为解释了这张传承百年的珍贵套词,又带领我们来到了村民的家中,参观了同口音乐会所使用的一些乐器,向我们提供以往音乐会时的视频及照片资料,让我们更进一步地接触到了同口音乐会的盛况。目前,同口村的村民正不遗余力的将同口音乐会传承和发扬光大,他们将这项技艺传授给本地的小学或初中的学生,让学生们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并且村民自主采购一批乐器供学生学习使用,让传承百年的同口音乐会更加壮大,更加辉煌。

    同口音乐会艺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是这一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本民族现存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同口音乐会在明末产生、

    经过清朝的发展和最终形成,至今已走过四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口音乐会与当地百姓的生活,与冀中文化史息息相关。它全面、完整、生动地体现着这一汉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

    作为河北大学的学生,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次的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梳理调研专项实践中来,很高兴能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工作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此次调研活动,虽盛夏酷暑,心中却充满温情,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经历,短短几天,同口村的村民为保护传承同口音乐会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非常敬佩,让我们有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深刻的体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刻不容缓,人不可忘本,每个人都应为之付出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tr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