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网上无意看到关于涉县王金庄的一篇文章,文章里面说王金庄是旱地梯田博物馆。大多还是毛驴作为收获运输工具,就觉得挺稀奇。在现代这么先进的社会还有以毛驴为主要运输工具,一定是比较闭塞的农村,于是约上好友寻觅而去以探究竟。
当年太行高速还没开通,一路由京港澳转青兰高速,更乐口下打问结合导航,才顺利到达目的地。下高速后到王金庄的一段路不算好走,进村子里面街道旁边到处都有拴在桩子上的毛驴。小时候我们村子里也是用毛驴农耕,所以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多毛驴,见了倒是有种亲切感。我明白这种亲切感,其实是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感觉亲切,只是一种情感。因为出发时间有些晚,再加上路上略耽搁了时间,所以也就在村子里转了转,没有特别的感触。倒是回来的路上走了国道和乡道,一路高高低低的花椒树让我大开了眼界,虽然说过去了几年光景但仍记忆犹新。
这次去一是想再看看那些记忆中的花椒树;二是想登高望远看看那里的梯田风景。所以比上次去的时候早了些时间出发。直接走太行高速有到王金庄的出口,下高速也就两三公里的路程就到达目的地,真是快捷了很多。
由于此行的目的与上次不同,所以把车停放好后,直接在村口附近跟老乡打听能否上山看村子全景,能否看到梯田。热情纯朴的老乡告诉我们没问题,可以上山都有路,整个村子基本成东西走向,村南,村北,村东都有依山而建的房子。三个方向都可以上山。最后我们分析决定先去村子南侧的山。
按老乡的指引从一条小街道穿行到村外就是上山的路,也是老乡们平日去梯田种庄稼的路。开始担心会不会因为雨水多路滑难走,走起来体会到没有一点问题,我感觉应该是他们平时走的多的原因。登高才能望远,美丽的风景才会呈现在你的眼前。随着我们一点点提升海拔高度,美丽的王金庄越来越多的展示着它的美。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山花烂漫的季节,崎岖的山路旁到处盛开着水灵灵的各种花朵,红的、粉的、黄的、白的、米白的,紫的色彩纷呈,我能叫上名字的有菊花,倒挂金钟,韭菜花,其他的则没记住芳名,虽然网上查过多次,所以略感惭愧。树上金黄色的冰心作品中的小桔灯也甚是招人喜爱,小时候和姐姐上山偷偷摘柿子吃的画面不由的又浮现在脑海,心中窃喜脸上挂上笑容。惹得同行的朋友们好奇我笑什么🤔。
边走边玩边欣赏,美哉悠哉悠哉美哉。登上山脊才惊喜地发现山的这边是梯田,山的那边还是梯田,一道道一弯弯,一层层一座座……壮观无比,层层叠叠间间隔着有避雨的小石头尖顶房子,还有一座拱桥,在苍穹之下真是一幅天然巨幅画卷。最奇特的是连同去的山里长大的朋友都佩服,这石头房子尖尖的顶完全用石板搭建居然不偏不倚。让我们一路不停的啧啧感叹着这里世世代代的乡亲们可贵征服自然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聪明的智慧。
下山路上远远望见一座山顶古城堡,猜想真是经济社会了,在山顶建起了民宿?于是亮起我平时从来没有在城市里施展的高嗓门:嗨!~有人吗?~嗨!~~有人吗?~~哈真的有人,一位老大爷在城堡里出来有了回应。我又大声问他能不能走到他城堡那里去?他说可以。于是在他的指引下绕道走到城堡。原来真是一座古城堡,应该叫兵营遗址,赵前子曾经作战的兵营。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乡介绍是他和另外两家合资修缮的这个遗址。他没事的时候就上来,一般节假日有游客或者摄影爱好者到此处。我们虽然没从正门进来,但老乡说因为修缮投资,所以每人象征性收了十元。一如山里人,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乡身体挺硬朗,性格也比较开朗,带我们游览了古堡,还给我们介绍了我们刚经过的山叫轿顶山,那儿有个山洞。这个我们可能只注意城堡而忽略了身边的景色了,没发现。只能下次有机会再探究竟了。
准备离开时老乡站在垛口给我们详细介绍了王金庄一共有五个大队组成,村子全长大概一点五公里。有一条贯穿全村的石板街,我们下去后正好可以从西到东走一遍,感受一下石板街走一走石板路。如果喜爱拍照还可以去看看村里原来的地主人家的宅院。这是他们村至今还保存完好的老建筑也比较有特色。
告别城堡老乡我们沿着为参观古城遗址修的石头台阶慢慢下行,很快就回到村子里。石板街石板路蜿蜒起伏,大概最多两米宽的样子,真是寸土寸金,路两边大都是两层三层楼,有正在新翻盖的也是两三层的,一层基本就没阳光很暗,即便这么狭窄的地方也丝毫没有影响这里的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趣,好多家门口或者院子边沿地方摆放着自己种植漂亮的花花。由于雨水大地势原因,有一条街水流比较大,过往的人们只能淌水而行,还有一位老乡干脆用这干净的水在家门口洗起了土豆。
此行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也看到了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遇见两位大概六十多岁的广东自驾游老人,他们是专为这里的梯田而来,而我看完梯田之后,特地为这里的梯田另赋予一个优美的名字——螺丝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