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小学语文面试试讲
初中语文试讲稿--隆中对

初中语文试讲稿--隆中对

作者: 学姐考编 | 来源:发表于2019-10-02 20:49 被阅读0次

    作者微信公众号:学姐考编  (更多一等奖试讲稿)

    大屏幕展示: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展示“三顾茅庐”的画面。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隆中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体味精练的语言。

    3、体悟诸葛亮的远大抱负、非凡才能和卓越见识,从中受到教益,立志早日成才。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检查预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理解大致含义,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学生提疑难,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读不准的大家改正或教师指导读长句。 

     4:齐读 

     5:速读,请同学们思考:(1)概括本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if !supportLists](四)[endif]:在品读中发现

    1:了解文意结构后,让我们欣赏令人景仰的“三顾茅庐”,

    读第四段,说说隆中对策可分为几层?统观对策全文,可分三层: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自董卓已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明之士思得明君”);   3.归纳战略方针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5.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if !supportLists]6.[endif]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明确: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if !supportLists]7.[endif]曹操,孙权不可争,不可图。那么对刘备来说,可争,可图的是哪里呢?荆州和益州

    8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必要性刘表无能,又有可能性   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if !supportLists]8.[endif]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明确:益州的有利条件是: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必要性 

     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又有可能性,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10.建立根据地以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应该怎么办?

    明确:根据地解决后,就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但如何“信大义于天下”“成霸业”“兴汉室”呢?因此诸葛亮进一步为刘备谋划了北伐曹操的战略蓝图,指明了建立根据地以后应该如何行动。 文中分析刘备现有的优越条件的句子有哪些?  政治上有号召力(“帝王之胄”),社会上有威望(“信义著于四海”),又虚心求贤,人才荟集。

    [if !supportLists]1)[endif]  (1)怎样准备?   ① 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  ② 民族关系上,“和”“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  ③ 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  ④ 内政上革新政治。 (2)如何行动?   ① 等待时机,兵分两路;②钳形攻势,直取中原。  (3)最后,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最后,用预言的形式,作出整个对策的结论——圆满地回答了“君谓计将安出”的发问。  (5)“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表明了刘备内心的无限喜悦和赞赏,也表明了两人的政治见解完全一致。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1).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讨论明确:这五个字表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对进退十分慎重,必得贤明知遇的君主然后才肯出山的态度。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刘玄德三顾草庐”,“隆中对三分决策”两个回目来写。“三顾草庐”一回,写得曲折起伏有声有色,而本文是历史著作,只用了五个字就把过程交待清楚,文字极其简炼。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措辞简明得体。

    分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著名的“对策”。

    这隆中对的关键就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一番对话,那这对话是否让刘备如获至宝呢?你从文中哪些段落看出来的(生分组讨论,师指导参与)

    五):在评价中感悟。

     1:课文中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话语中感受到这些特点的? 

     生1:课文写诸葛亮为刘备确定政治路线时的一番话分析非常深刻。(举例略)

    生2:诸葛亮还有点高傲,课文中写“时人莫之许也”可见常人不了解他的才干。

    生3:诸葛亮的高傲还表现在“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他不向有权势的人低头。

    2:通过小说的启发,你对诸葛亮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深谋远虑,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生2:诸葛亮是令人尤伤的悲剧,他为刘氏王朝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然而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生心血付之东流。   生3:诸葛亮有空城计退敌的镇定,有草传船借箭的神机,有挥泪斩马谡的柔情,他的一生就是光彩的一生。   生4:诸葛亮为蜀汉尽忠尽职,忠心耿耿,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学生答的略) 

     3:你对刘备怎么评价呢?

    (学生答略、教师点(在评价中领会杰出人物的非凡之处,欣赏和仰慕伟人才干,有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试分析诸葛亮和刘备人物形象

     诸葛亮: 从诸葛亮的“对”,也就是诸葛亮的一番答话,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足智多谋,目光长远,运筹帷幄,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刘备:忧国忧民,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4: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5:作业:读《三国演义》中有关“隆中对”的情节,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交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试讲稿--隆中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ur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