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人世间》上部。
A市光字片,以周秉昆那帮哥们为代表的底层平民,在复杂敏感的政治背景下抱团取暖,面临生存压力时做出小群体的一致反应,让贫穷多难的生活多了几许温情。
我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长大。那时村里的百姓,衣食无忧的家庭很少,但村民之间相互帮衬是常态。
记得小时候,母亲偶尔做回豆腐、包顿水饺,定会舀上一水瓢,与邻居分享。邻居也是礼尚往来。像村里哪家盖房,婚丧嫁娶,庄稼的种植与收割,左邻右舍,七姑八婶的,互相搭把手、救救急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
后来在县城成家立业,住上了楼房。小区居民来自不同的单位,下了班家家关门闭户,总觉得人情很淡漠。
疫情静态管控的这几天,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
静态管控第二天,一位家庭主妇在小区群里向分管领导求助:家里没有煤气了,煤气公司暂停营业。领导建议用电。邻居立马向主妇发出邀请:到他们家里做。想到我家有闲着的电磁炉,也赶紧给这位主妇打电话。
也有几位家长想给孩子打印试卷的,在群里求助,马上就有人回应:我家有打印机,专门为孩子打印东西买的。我们加好友,你把试卷发过来。有人说没法下楼锻炼身体了,甚至还有要送跑步机的。
再加上一连几天的核检,大家相互通告进展情况,交流几家超市配送蔬菜价格质量……平时冷清的群,俨然有了一个大家庭的气氛。
抱团取暖,是每个时代民间面对困境时,一种自然生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