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关于《神秘巨星》

关于《神秘巨星》

作者: 荼葳蕤 | 来源:发表于2018-02-06 16:47 被阅读0次

一个玛丽苏的名字,一则烂大街的故事,和一场并不俗套的电影。

怀着对阿米尔·汗的信任和《摔跤吧,爸爸》的余温,我购买了这场电影的影票。

然后,不虚此行。

女主人公尹希娅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正处于爱做梦的年纪,除了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演唱自己写的歌曲。这部影片从题目上就能猜到,这又是一部一个少年人的逐梦之路,是一个少女克服困难然后获得成功的烂大街的故事,在国内这种题材已经拍到令人感到麻木,神奇的是,导演将如此俗套的故事拍出不那么“烂”的一面。

关于女权与阿米尔·汗

阿米尔·汗近期的片子总是带有女权的色彩,从《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两部电影都从边边角角处揭露了印度女性的地位。

咱们总是说“重男轻女”的问题,确实还存在于一些受教育程度低的地区或老一辈的心中,然而比起印度女性,我们属实幸运了。

印度女性从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开始遭受苦难,如果检测出是个女胎,最大的可能是要打掉孩子的,如果你撑过去顺利降生到这个世界,并不代表你胜利了,而是会面临更大的苦难。

与中国的彩礼嫁妆不同,印度的嫁妆彩礼更像是一种商品的买卖,而且你嫁过去之后也只是从一个“赔钱货”变成一个“奴隶”。

甚至租妻、杀妻和给丈夫陪葬等等这种事情也还是存在着的,这些事情一搜索就会出现无数这类令人心痛的新闻,而这却是印度女性的常态。

“奋起吧!”“斗争吧!”这是我从两部电影中感受到他们最真切的呐喊,来自印度底层被压迫的妇女,也来自迫切希望自己国家变得更好的这位演员。

对于阿米尔·汗我是非常敬佩的,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我所知晓的印度人中可能是暨甘地之后最有影响力的人。

正如从某处看到的一句关于他的评价:“我所了解的印度有多么混乱愚昧,我就有多么敬佩他。”

第一次知道他还是高中时期,学校每周的电影放映时间播放的《三傻大闹宝莱坞》,那时候正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我瞬间就被那部讽刺死板填鸭式教育的影片深深吸引住了,在那之后便特意去搜寻与他有关的电影,才慢慢了解了这个自发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情商高的人很多,情商高的演员也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一碰到政治相关便避而不谈,这个男人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硬生生的揭开印度最丑陋、惨痛的伤疤。

当然,我国关于揭露社会问题的节目有很多,甚至力度比阿米尔·汗做过的节目更深层次,但基本都是央视爸爸在做,是得到一定支持的。

不同的是,在印度,揭露一些社会问题竟然需要一个明星的影响力,这实在是可笑的。

印度知名女记者蓝克希(Gauri Lankesh),长期批评总理莫迪掀起的印度教民族主义风潮, 在其班加罗尔家门外遭枪杀身亡,年仅55岁。

阿米尔·汗之前曾坦言,因为制作《真相访谈》,曾经接到过死亡威胁电话。

但可悲的是,就目前而言,印度社会并没有多少改变,甚至听说印度人并不是那么喜欢阿米尔·汗这个人。

关于母亲

除女权外,这部影片最让我触动的是母爱。

女主人公尹希娅爱唱歌,想成名,想出人头地,这一切来源于妈妈在她小时候为她买了一把吉他。

尹希娅的妈妈怀了她之后也面临着被迫打胎的问题,甚至被强制带到了医院。如果不是医院正好下班,如果不是妈妈的倔强和坚强,这个拥有美妙歌声的少女就不会出现在世界上了。

这个妈妈的一生和其他印度女人一样都是可悲的,如同她情绪爆发时所说的话:“我的丈夫没有问过我想不想结婚,我的女儿也没有问过我想不想离婚。”

在尹希娅第一次请求母亲离婚时,她问了一个直白却又现实的问题。

“离了你爸,我们吃什么?”

对于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工作,连字都不认识的普通印度女人来说,离婚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即使在婚姻中是那么的不幸福。

但这又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为了生下女儿,她选择离家出走十个月。

为了女儿的音乐梦,她偷拿丈夫的钱购买吉他。

为了安慰女儿不能参赛,她卖掉唯一的金项链为女儿买笔记本电脑,甚至被丈夫毒打。

为了女儿逐梦,她鼓起勇气离开了丈夫。

如果说《摔跤吧,爸爸》是在讲述严肃的父爱,那么《神秘巨星》就是在讲一场温柔的母爱。

尹希娅的姑奶奶抱怨自己:“一辈子活成这样,我都想问问当初为什么要被生下来。”

但是妈妈还是选择了生下尹希娅,这也许是她这辈子唯一一次为了自己任性。

“还是生下来吧,因为这是我的尹希娅。”

——尹希娅,女人的意思。

忍不住想,妈妈年轻时是不是同样怀揣着这种梦想而没机会实现?妈妈年轻时是不是也是个拥有自己想法的少女只是生活磨平了她的棱角?

所以,妈妈为了自己的尹希娅,总是竭尽所能的给她自由,就因为“生活中很多东西我都无法给予你,以后也没能力给予你什么,不要夺走我看到你笑容的机会”。

包括我们自己的人生路途中,妈妈虽不能为我们挡风遮雨,但拼搏累了时,回头看总能发现她在你身后默默支持着你。

关于梦想

“我是明月 抑或阴暗

我是灰烬 抑或烈火

我是水滴 抑或波涛

我本善良 抑或暴烈

谁能告诉我 我是何人

为何而活 成何模样”

《我是谁》这首歌中,最令我触动的是这一句歌词,唱出了对自己的期望和对未来的疑惑。相信在外闯荡的游子,或者拥有梦想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的人们总能对此产生些许共鸣。

随着年纪的增长,“梦想”这个词语已经越来越远,回忆上一次谈论梦想似乎还是小时候老师要求写下的未来目标。

对于我而言,梦想这个词现在只能从电视的各种选秀节目上听到,并且往往是付以冷漠的嗤笑。

梦想,哪有吃顿饱饭重要?哪有挣钱重要?哪有养家糊口重要?

在现在这种快速的生活节奏下,在看到为梦想而拼搏的故事时,也许会产生怀念与感动,却再也找不到当初那种不服输的心情了。

甚至早已忘却当初信誓旦旦说要达成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了——救死扶伤的医生,英勇无畏的警察,还是教书育人的教师?

只记得自己的梦想从很大很大,到与三五个好友开个小店,再到现在能好好活着就可以了。

然而,在尹希娅音乐梦第一次收到挫折时,她说:

“你太矛盾了,你让我去睡觉,却不允许我做梦。

做梦是每个人的权利。 

人醒来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啊! 

如果没有梦想,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睡着醒着,都无区别。 

活着死着,都无区别。”

这话对我有些冲击。在她那种大环境下,都不能轻言放弃,像我们这种其实对年轻人还算友好的环境下,我的思想是不是过于悲观了些?

朋友前几天说了个段子,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有些人,二十五岁便死了,等到七十才埋。”

段子整体很好玩,然而我笑不出来。

屏幕这边,我一脸冷漠的在输入框里打上一连串的“哈哈哈”,却莫名想哭。

如果我再这样继续下去,段子里的人是不是就是我的未来?

“人睡觉就是为了做梦,而睡醒了就是实现梦想的时候 ,不然 ,我们醒来的意义又何在。”

关于初恋

这部电影涵盖的地方很多。

除了关于“我是谁”的质问以外,还有关于“初恋”的小小遗憾。

在日渐快餐化的生活中,恋爱也逐渐快餐化起来了。

第一面就确定男女朋友关系,第二面就开始琼瑶式的要死要活戏码。

所以前些年“闪婚”那么多,“闪离”也那么多。

所以看到尹希娅和钦腾那种小清新的感情,内心总是酸酸甜甜的。

我教过的学生中,不少都是有男女朋友了,甚至很多学生经常发消息问我:“老师你有对象了么?”

可能是我不严厉,也可能教他们的时间短,学生总能跟我毫无芥蒂的讨论这些话题。

没有啊,合适的人还没有出现。

我总是这样回答,然后再受到他们善意的嘲笑。

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谈过的恋爱比我这个老阿姨都多。

然而他们的恋爱,也不再是我们当年那种拉拉小手都会脸红的感情了,在我眼中,他们更多的是“跟风”。

某某有对象了,不行,我也不能被比下去。

在谈心中,发现更多的是这种攀比心理——当然,他们自己并不承认。

不知道这种风气是怎么形成的,也不在这篇观后感里探究这一点,只觉得比起我的学生们幼稚的情感,我还是更喜欢尹希娅和钦腾的感情。

“我喜欢你。”

“我也喜欢你。”

“谢谢。”

这种青涩懵懂的感情才是属于少年少女的纯粹,互相喜欢又何必要在一起?

生活那么累,在我们还未经历多少风雨的年纪时怀着这份感情互相依靠有多好。

荼鸦

2018.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神秘巨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zw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