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小说的时候,很奇怪脑子里浮现出的却是川端康成的《雪国》。一列老式火车行驶在皑皑白雪之中。窗外,雪花还在纷纷扬扬的飘下。不远处,厚厚的落雪覆盖在一幢幢房子上,温暖的灯光从房子中透出。积雪过膝的村落里,艰难走着行人。火车车厢是凝重的青色,车头冒着白烟。车厢内零零星星的坐着几个旅人。。。日本的小说似乎都有着淡淡的寂寞感,又似乎是一种漂浮感,近乎轻灵却又夹杂着一种不知名的沉重。
读《挪威的森林》,是因为它的畅销以及里面的有关性的若干描写。当然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室友歪在床上,合上书本后说,“这些情节,改成电影怎么改?”出于好奇,春上的这本书便成了一种记忆。
关于青春
哪有青春不迷茫?一直不赞同掺和了政治意味的书评,说因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缺点,带来了人情的冷漠,从而使得年轻人迷失,渴望找到出路。其实,不论是在哪种形式的经济形态下,青春都会有一段迷茫期。
回到书中,开篇渡边的好友木月就自杀了,他是待在车里使自己窒息死亡的。后来,木月的女友,直子也在百般挣扎后自杀了。而小说的主人公,渡边也常常生活在苦闷之中,整日浑浑噩噩的过着。他喜欢直子,对于在挣扎状态中生活的渡边而言,直子似乎是成了他的摆脱苦闷生活的最大希望。然而,对于因诸多不幸而被精神问题困扰的直子而言,渡边只是她联系外界的一个窗口,仿若密闭空间中的一个小孔。她做过尝试,试图从精神困扰中走出来,可是最后还是在森林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木月和直子,这两个形象是迷茫青年的极端化代表。精神的痛苦,使得“死”成了唯一的解脱。他们的上空有一片冲不破的乌云,他们挣扎过,但是始终冲不破。内心的压抑使得他们渐渐难以承受。于是便成了悲剧。至于渡边,他有点痞,虽然也百般压抑,但应该是因为来自家庭的压力,或者说物质方面的压力,使得渡边的精力有些分散,进而不至于陷入精神困境中无法自拔。绿子,渡边的女朋友,整个阴郁格调小说中的唯一一缕阳光。大概是因为亲人的过世加之过早承担责任,使她对整个生活有着迥异于渡边的看法。玲子,直子的病友,她的人生经历过诸多不幸并引起精神问题。经治疗,后期走出困扰回到生活。她似乎是代表了后面的渡边,是一种希望。
关于性
小说中多次出现关于性的描写,甚至有用到较大篇幅。如渡边和直子,绿子,玲子以及在酒吧的艳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作者受到西方小说影响的缘故。
灵与肉,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对性过于避讳,所以不大能懂书中穿插这些描述的作用。但是仔细想,假如没有直子生日时那次性,以及后来渡边看望直子时的、在宿舍以及丝丝碧草中的那次抚慰,小说剧情似乎都会少了什么。其它几次的描写似乎也能起到烘托情节的作用。
不过,怎么都还会觉得和绿子以及玲子的性是蛮荒唐的。和绿子,是在她亲人牌位下。和玲子是在小说的结尾处,那时玲子已经走出了精神问题的困扰,开始走向正常生活。要理解这些,估计要从日本的文化着手了。至少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下,这些都是疯狂的非正常行为。
关于文笔
春上的文笔柔和温情,就像宫崎骏的动画带给人的感觉。
但就是这样的文笔,营造出了这部满是压抑感的小说。他们的头顶仿佛一直都笼罩着阴郁的天空。唯一一次的光亮,还是和绿子一起望着远处火葬场烟囱时的背景。
小说关于樱花的描述和疗养院所处环境的描述,使人印象深刻。前者显示出渡边的焦躁与烦闷,后者则伏笔了直子的自杀结局。关于樱花,渡边写到,‘’宛如从开裂的皮肤中鼓胀出来的烂肉,整个院子都充满烂肉那甜腻而沉闷的腐臭气味。”关于疗养院,作者用大篇幅描写了去往疗养院所经的森林,以及直子带渡边所去的那片草地。森林阴翳,如丝碧草生长于灰暗的天空下。风过,碧草随风摆动,想来就仿若要攫取人的灵魂。这也恰如直子的心境。她注定走不出来。
关于结局
小说给读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没有明确最终的结局。
可以肯定的是,渡边最终是从迷茫与压抑中走了出来。毕竟小说总是要给人以生的希望。至于渡边有无和绿子在一起。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那是渡边青年迷茫时期的一段经历。绿子也像木月,直子,玲子一样,是那个时期出现在渡边生命中的一个人。作者没有明确说明,或许是因为作者也不知道她们最终能否在一起。在三观成形的青春时期,没有谁注定能成为谁生命中的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