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分析:
中古时期一般是指5—15世纪,必须跟学生强调这个时间概念。中世纪从五世纪开始,标志是日耳曼人南下入侵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即476年。
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封建社会产生了。
教材第一个篇目是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中国西周时期有分封制,西欧中古时期也有封君封臣制。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臣的义务是服兵役。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也是拱卫王室,随从作战。义务倒是有些相似。但封臣之下,还有不同的封建主,也有层层分封,而且更加细化。这点倒是与中国的诸侯有点不同。
中国诸侯注重自身实力的增强,进行争霸战争,更加注重中央集权。
西方的封臣之下的封建主可能比中国的诸侯之下的士大夫更多,而且隔一层不存在义务,这就更加导致西欧封建社会的割据。
西欧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单位。主要有领主、农奴和自由农组成。农奴只是法律上的非自由人,以及庄园法庭的存在实际上一定意义上保证了庄园经济的长久稳定。
第二个篇目是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中古西欧的王权由弱变强,是值得探讨的内容。但是教材只是简单提了一下,将王权加强,民族国家的发展作为西欧社会的一个新变化。
西欧封建社会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出现了城市,城市为王权的增强和统一奠定基础。
基督教会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束缚,必然与王权产生冲突,这是新变化之三,也为后续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和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三者内在的联系的可作为一个探究的点。
第三个篇目是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延续东罗马帝国的统治长达上千年,除了依靠征伐维系统治,当然离不开法律的完善。所以法律制度是成为此篇目的重点。
俄罗斯之所以强大,跟中央集权分不开,尤其是伊凡雷帝的政策。这个内容,稍微提一下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