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京东路小学,坐拥帝城金陵好地段。
昨日坐车来此校,一路司机在车群中抢道,赶路匆匆。我只管欣赏他的车技,晕头闷脑,全不知到了哪里。
一堂观摩课,三个小讲座。埋头笔记,抬头照相,好些有味道的地方,还要想一想,忙碌了三个小时。最后一个主任介绍校园。才吓一跳:这个小学,围在六朝古都名胜心口上——鸡鸣寺,咫尺距离。再走几步,是台城。“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的珠玉叹息,这个园子里的小学生,上学路上,一弯腰,就可以从地上拣起来,装到自个儿书包里。
台城老底子上,是朱元璋的老城墙,砖包大城,气象森森,几百年的苍萝青蔓,爬出一张历史老翁的额,抬抬眼,哪本历史教材抵得过这一瞥?
主任说得入港,渐渐忘情:中山陵,明孝陵,距我们学校不过三站公交。老总统府,不仅民国蒋老爷子办过公,丢过江山,大清两江总督府就在那儿立过衙门,中国近代建筑之典范。
我想还有钟山,葱茏一丘,才子登高纵目之处,英灵遗魂佳胜之景,小娃娃可随时登临,挹长江一瓢,背古诗一串:“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如此,随便哪个月夜,都是语文课。
主任自然提到学校与南京市府比邻,几大国家研究院在侧。隔墙,是个大大的富人小区,可惜呀可叹:本校老师未能在此小区置产,今日一平米,七万!
又,大战区,也在毗邻。
如此,学生,官后代,军后代,巨富二代,高知二代,哇,这个生源,了得。教与学,挑战都太多。所以你也别光羡慕人家生源好,看他那课堂上,娃娃们一个个嘴巴子利索,脑子快,黑眼珠滴溜溜转,啥都知道。也许我们还该庆幸,没碰上这么难对付的小孩。我首先是艳羡——这些好多世面都见过的小学生,又爱抢着发言,又好胜,在一屋子好书里走到你面前,要么,从那啥都要强人一头地的家长那儿走到咱的课上,绝不必担心跟他对话陷入沉寂。所以呀,讨论,争辩,引导,刺激,过瘾。
这样的学校拿什么给这王侯之气浓郁的豪奢华美地段的灵光娃娃?他们有个孙双金校长,语文教出高境界,名头早在华夏各个杏坛。后边来讲座的那个女科研主任,再后面这个小伙主任,一说自己学校在石头帝城显赫文化包裹中的优裕条件,就滔滔,喋喋,又侃侃,一张嘴,都有好深厚的底气。孙校长号令全校写教研论文,自定军令状:一年读几十本书,发表十五篇文。又设鸿门宴诱语文组老师入他彀中,写了起来。嚯,咱甘肃中学教师几年前在职称评定中几乎废了论文的地位,人家江苏人却这么使劲写,课堂研教术,秉笔理思想,若这般十年过去,我们背个电脑再过江东“培训”,取经,还听得懂他们说啥吗?两级分化,原本如此。
他们还有什么?说有个娃娃科学院,说跟周边科研院所挂钩,请科学家来协同。又说小孩儿们在那里自主研习,已有多人进了少年科学院,当了院士……。下雨,没跟上大部队,我没看上这个好去处。也不懂。
那就看我懂一点皮毛的。
校园右侧,有一砖墙,普通。可,一墙书法,典雅纯正。不是找些本地腕儿,写好字,抄些唐诗宋词,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也不是学校书法特长的孩子,涂个鸦,大大写个"奋斗”,展示一番。更不是把来过此校的显赫官方大人物题辞或他们的“作品”挂一墙,指给一茬又一茬参观的人看:牛吧?光荣吧?而是,用真石头,好石料,花岗岩,汉白玉,青石板,把《兰亭集序》《乐毅论》《玄秘塔碑》这类书法经典,碑,帖,原样刻石,镶到墙上。我一路看下去,厉害了,我的小学。欧阳询《九成宫碑》,颜真卿《祭姪文稿》,东坡《寒食帖》,赵孟頫《妙严寺碑》,汉名碑《张迁》,魏名碑《张黑女》,林散之小条幅,启功《论书绝句》,全都勒石成碑上墙,却又保持古帖原碑格式味道。这个做法,两百年后,只要这儿还教中国小孩,就还在。便是拿来教美国娃娃,或大人,也照样还是雍容华美教材——堂堂古国文化气派,就在小小校园的墙上,全是原味经典,一看,精神就给慑住。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正好上午有个朋友打电话,苦诉自己的学校要在墙上做文化,弄了个商人,买来小木头块块,上面刻好了花花绿绿的“名人名言”,“天道酬勤”什么的,让少年们自小挨教训那种,要挂。他呢,多了嘴,想,该精选些儒典如《大学》《中庸》的佳句,注明出处。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商人说:做不到。领导说:学生看不懂。商人当然要倒卖木头板板,不愿精加工,严校对。领导,如果有两句口号,也自满:我的校园文化。大家自小到大的生活圈子里,触目所是,红标语,政治口号,现成的、不用想就涌到嘴边的套话,用广告纸,塑料,红红绿绿的印刷字体,印出来,见得习惯熟悉。自然,一说“校园文化”,好些人以为就是这个。
这两天听江南秀才们讲教学,课程,课程,屡屡挂嘴边,故事也多。就想起十年前我出去学经验,比照许多学校墙上贴的,教室里堆的,树上楼上挂的,就看出一些好来——有的,居然印制了粗糙的《最后的晚餐》,达芬奇那个,挂出来,有一种力量,粗糙也挡不住。突然明白:学校的一切,软的硬的,看的做的,课堂内外的,都是教材啊!你挂一张红布条写个高考标语,还是用框子装一张《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给那些正在“长眼晴”的少年看,是一样的么?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南京前书记季建业先生,伐了白下古城几百棵大梧桐,加上别的贪吃贪占的破事儿,几年前玩蛋了。为什么?我替他惋惜:也许小时候,这个人,没遇上一座玄武区北京东路小学上学,没老师指给他看台城柳的大树老木之美,又没像今日娃娃,天天看墙上是一块好石头,刻一幅《祭侄文稿》,旁边也生一棵梧桐,正落一地黄叶,他看了,也不懂颜真卿写什么说个啥,但那经典给老树掩映的样子,悄悄成了他的“视觉记忆”,他成年,当大官,号令金陵一城,虽有自己“最新最美”的建设蓝图和“项目意识”,急于弄“政绩”,但,骨子里那些画面,自会阻止他对那些“味道十足”的醇厚大树下狠手吧?他不知这个,叫“文化乡愁”。他不明白,《兰亭集序》手稿的书法经典,刻石上墙,天天瞅一眼,一直不懂,但,那里也藏着的连通你我他血脉神经的“文化基因”,已经在左右你的行为啦。要是季书记真上过今天这样一所北京东路小学,在这墙下接受了这一套学校“硬件课程”,他会丢官坐牢么?天知道。
但,你们都花钱,弄文化,你们知道课程吗——学校的一切,无不是一套关乎人的素养和文化血脉的课程,校园无物不教材,对吗?
年轻主任最后快言抒志: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让世界更美丽的人。
让世界更美丽的人,用自己满园子的有形无形教材,育出来,是这意思吧?
主任哎,你真该早出生三十年,早点拉上季先生,让他上一上你的小学。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虽然,世上各地小学,鲜有这个小学这么富有,可是,人家有豪门气象,也许正在于建成了这么一面经典墙啊。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一株草
是一所大学
跟剑桥比排名
也不差——
我是达尔文的教材
我是神农跟李时珍的最爱
我是
你的一个记忆
在每一个遗忘的荒漠
安营扎寨
某个冬天
你不觉
像春天一样绿绿地发呆
你
正在跟我来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小学校墙上的大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