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断断续续在Steve.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的是英文版本,毕竟是外文书,感觉和大多数管理学的畅销书一样,读的有些拖沓,往往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抓不住重点。还好,这本书比较注重实践。每章的末尾作者都提出了几个作业,引导读者去实践完成。
最近看到个人成功领域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习惯“要事第一”。该章末尾就有一道作业,分为两步,第一步要求读者按照自己的感觉按照时间管理矩阵填写四个类型事项的时间占比(时间管理矩阵请见下图)。第二步要求读者连续记录自己三天里时间的使用情况,每次记录间隔15分钟。在计算出自己的时间管理矩阵,最后再与自己的感觉对照一下。
首先,我简单算了算,认为自己在每个类型中所花费的时间应该都比较平均,各为25%。
接下来,就是按要求做实际记录了。虽然15分钟记录一次的频率让我觉得有些频繁,我还是咬咬牙坚持记录了三天。每天记录的时间段为早上5:00到晚上10:30。在记录的基础上,通过回忆和思考,将每个时间记录按照四个类型进行整理,得到了以下表格。
3天时间记录结果对比之前的感觉,发现自己在重要不紧急以及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两方面花的时间占比近90%。
根据时间管理矩阵,多花时间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是一件好事,说明自己未雨绸缪,注重提升中长期效能;而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占比较大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最好这些事情所占的时间。
经过以上对比和冷静分析后,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弄清楚哪些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非常重要。根据我目前的理解,工作中属于此类事情的有做工作计划、跨部门沟通、面试招人;生活中属于此类的有陪伴孩子、跑步锻炼;还有每天20-30分钟高效率的午休。其实,我还需要花点时间在社交、联系老朋友上。此外,计划和跨部门沟通当然是好的,但是也需要进一步提到效能,无明确目的的沟通和流于形式的计划也并不能带来什么高效能。
2、需要想办法缩减不重要不紧急事情的时间占比。目前看来,通勤每天占了我大约3个小时。怎么办?目前我想到了和同事拼车上班的办法,杜同事和我住的地方只差5公里,我们轮流开车上班。这样就相当于减少了一半的开车时间,期间解放了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还节约了出行开支,多了一个交流的伙伴,可谓一举多得。相比而言,为了接他,我上班途中需要多走10公里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3、人的感觉是不靠谱的。人往往会造成一些错觉,对自己的日常活动尚且如此,遑论他人。
网友评论